旅居日本多年的小说家、神话学者王孝廉(笔名王璇)17日逝于彰化,享寿80岁。他的小说《彼岸》在学者徐锦成看来虽是旧作,易日渐为人轻忽,但其作品的开创性与发展性,仍歷久弥新。
王孝廉成名甚早,1985年《彼岸》便在洪范出版,除了是小说家,他亦是长年旅日的神话学者,27岁时即赴日留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任教于日本福冈西南学院大学。他的小说也结合了自己的神话专长,自成「神话小说」一格,徐锦成认为「最后的箭」三部曲:〈流星〉、〈寒月〉及〈落日〉尤可视为神话小说的杰作。
旅日的背景也让王孝廉的小说有着鲜明印记,如〈平户千里〉以歷史小说笔法写在日本时的郑芝龙;〈修罗的晚宴〉描绘军国主义下日本军官的荒谬;〈再见南国〉则是以「南国」喻台湾,徐锦成认为王孝廉从日本看台湾,也让读者从他的小说中读出他「想像台湾」的国族思考,是他在小说上的独到贡献,也是他的旧作在今日仍值得再读的意义。
王孝廉之子王震绪亦是小说家,笔名东山彰良,2015年以小说《流》获得日本知名文学奖项直木赏,在《流》一开头,便引用了父亲年轻时的诗作〈鱼问〉:「因为我是水中的鱼,所以你见不到我的泪」。
王震绪虽从小随父母移居日本,笔名仍纪念了祖辈来自山东及父亲成长、任教的故乡彰化。王孝廉曾在《春帆依旧在》写马关条约及中日台的歷史纠葛,其子王震绪也与父亲一样,对三代的漂流体会深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