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8月31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河北8月29日通报了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最新调查处理进展。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陈X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初步查出违纪违法及涉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行贿、受贿等职务犯罪问题。这释放出严惩恶势力、严查「保护伞」的强烈讯号。

吕德文称,唐山打人事件之所以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因这事发生在大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之后,人们社会安全感极度上升时,却出现公共场所对女性暴力犯罪行为,无疑挑战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认知底线。无论从维护社会正义,还是巩固扫黑除恶成果角度,对这起恶性案件都不能仅作「个案处理」,而是要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採取有效措施彻底剷除。

吕德文指出,黑恶势力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除了打击,更重要的是清除黑恶势力生存的灰色空间。因此,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尽量压缩灰色行业的生存空间,是清除黑恶势力的重要工作。只不过,灰色空间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变革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近年来,黑恶势力牟利的传统手段,如「两抢一盗」等较低端的牟利形态,已经被极大压缩。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播,套路贷、电信网路诈骗及网上传销等涉黑涉恶牟利方式却急速发展。这些新的灰色行业及其滋生的黑恶势力,不仅干扰市场环境,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全。

吕德文分析,黑恶势力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黑恶势力要生存,必然需要有「保护伞」。陈X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十年间实施多起违法犯罪行为,反映出当地存在一些中共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其提供「保护伞」。黑恶势力虽然本质上是暴力团伙,但表面上一般是商人或为商人服务的人员。

「保护伞」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源于非正常的政商关系,是腐败官员从黑恶势力垄断利益中分得的一杯羹。如果说黑恶势力依靠暴力获取垄断利益,那么「保护伞」则依靠对暴力行为的纵容和保护而分得垄断利益。

吕德文强调,扫黑除恶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是件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长远看,扫黑除恶有赖于法治社会建设。只有人们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得到有效理顺、行为得到有效规制、违法犯罪得到及时有效打击、市场社会灰色空间被极大压缩,扫黑除恶的成果才能持续。

从技术上看,扫黑除恶有赖于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治理的结合。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治理都是在法治架构下进行,但从法治实践的角度看,政法机关打击力量有限,一段时间内只能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某个领域,各种类型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便是「集中打击」的主要工作方式。而在常态化治理中,政法机关要对零散方式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警惕,防微杜渐,这是防止黑恶势力做大做强的基础。

吕德文表示,唐山打人事件再次警示,扫黑打「伞」是一场持久战,需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全感,以及不畏黑恶势力的社会正义观。唐山打人事件后,群眾站出来检举揭发犯罪分子恶行,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这说明正气压倒邪气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政法机关积极回应群眾诉求,政法工作走群眾路线,本身就是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的基本方法。

#黑恶势力 #扫黑除恶 #保护伞 #德文 #恶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