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期积极扶植国内半导体产业,但美方展开防堵行动,最新狠招是将原本10奈米以下制程输往大陆的禁令,提高到14奈米以下。根据纽约时报报导,大陆发展半导体业面临困境,北京政府试图以「举国体制」方式调动国家资源来推动晶片自主,但晶片行业依赖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不可能靠自己包揽一切。
报导提到,晶片行业是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它依赖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并利用不同地区的专业知识:像是美国的设计、台湾和韩国的制造、大陆的组装包装和测试,以及荷兰的设备,每个地区的优势都是经过数十年的资本支出和研发建立起来的。英特尔前大陆公司总经理唐睿思(Christopher A. Thomas)在接受採访时表示「任何考虑推动半导体行业自力更生的政府,都需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曾出任大陆紫光集团副总裁、有「两岸记忆体教父」之称的高启全接受採访时则表示,他曾多次试图告诉大陆科技高层,大陆可能需要30年甚至50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半导体行业领导者。
报导指出,大陆2020年的晶片销售额成长30.6%达到398亿美元,大陆在晶片上的花费仍然高于其他任何进口商品,但儘管有大量的政府资金和补贴,还是出现了失败,根据《中国经济周刊》分析,2020年前10个月,注册为晶片相关的企业超过5.8万家,该杂志揭露,一些公司过去从事的是时尚、建筑和其他行业,更改注册信息只是为了轻松获得资金和廉价的土地,据悉至少有六个投资10亿美元的半导体项目已经破产。
《南华早报》则报导,2021年1月至5月,大陆约有1万5700家新的半导体公司注册,是前一年同期的三倍,但却迎来一波烂尾潮,包括成都、武汉、济南、淮安、南京等地共有7家晶圆制造企业先后烂尾。
北京在2015年发布「大陆制造2025」计画,其中一项目标是半导体自给率,从不到10%的情况下逐步提升,在2020年达到40%,并于2025年自给率来到70%。但根据研调机构IC Insights调查,大陆2020年半导体自制率仅16%,扣除在当地投资设厂的外商如台积电、三星与SK海力士等,此比例更不到10%。
大陆闽江学院闽都学者特聘教授曹海涛则在凤凰网财经访谈节目《封面直播》中指出,呼吁在大陆卖的手机,其使用国产晶片比例应该至少达到30%,否则应该加税最高到400%,以加速往半导体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