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门牌地址多达1千多万笔,但同一个地址,往往会因登记格式的不同,而出现比对困难的问题。为此,内政部在不影响现行地址的前提下,今起推行「地址单一识别码」,将所有门牌地址,以「7+1码」的方式建立独一无二的识别码,现阶段先开放公部门申请,未来再进一步推广至民间。预料将有利于防救灾、建物管理等不同资料库的整合运用。
内政部今表示,目前行政部门资料库对于地址保存的格式不一,例如,部分机关纪载「5之1号」,有的机关则记载「5号之1」;又或是存有描述方式不同的状况,例如「徐州路5号9楼」,有的机关则记载「徐州路5号910室」;又或者是别字、近似字、罕见字,例如「公『馆』」或「公『舘』」,都造成字串比对作业沉重负担。
内政部进一步指出,各机关进行比对作业时,不仅有重工问题,採用的演算方法不同,也造成后续比对结果的不同,带来很大困扰,因而有必要建立以简易数字及字母组成的地址编码,做为各资料库沟通的桥梁。
内政部强调,地址编码为空间资料数位转型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将推广各机关资料库内部引用7+1码的「地址识别码」,让这些具有识别码的地址,可与其他资料集串接,将复杂之地址比对流程,简化为简易的英数字资料比对,让各资料库能够快速且有效率的整合。
在实务功能部份,在导入「地址识别码」后,将有助快速建立需求导向的资料分析决策模式,例如藉由消防、建物资料的串接,可精准投入救灾人力及设备,提高救灾效率;或是将建物从兴建到拆除等各阶段歷程整合在一起,强化建物的管理,以保障民眾的居住安全。
对于「地址识别码」的开放使用范围,内政部表示,会由内政部各机关先行应用,再加速推广至各部会、地方政府及公营企业。长期来看,计画推广到大型民营企业与民间应用。
内政部强调,地址编码仅供各系统内部资料串联运用,不会改变现行门牌地址的呈现,民眾不用担心会对现行地址造成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