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互斗正变得越来越激烈。「美式民主」裂痕不断扩大,它将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特别是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美对台「政策」体现个人政治利益,没有所谓的美国的「两岸政策」或「台湾政策」。

郑永年曾提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失去底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智慧的下降。在民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美国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对其失去底线的台湾政策发辉制约作用?

郑永年表示,美国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是按照分权制衡原则设计的,但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精英之间有共识。但今天美国的制衡机制已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民粹主义的兴起,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后,每个分支拥有了自己的社会基础,彼此之间不协调。因此,美国政府内部很难达成共识。

郑永年表示,为什么之前会有共识?人们倾向于相信这是因为民主的优点,但这并不一定是真的。美国早期的民主并非大眾民主,而是精英民主,确切地说是精英共和体制。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70%。两党都必须考虑到中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不会走极端。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的「超级全球化」以来,美国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从之前的中产阶级社会转变为目前的富豪社会,中间力量几乎消失了,民粹主义就是这样兴起的。当执政者无法处理国内分歧时,他们就开始操纵外交政策。

郑永年表示,美国以前是总统掌管军队和外交,国会的作用并不大。问题是美国现在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国会、地方政府和其他力量等都来参与外交,所以美国现在没有一个外交主体,呈现出多元外交角色这样一种局面。我们不难看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混乱,没有制衡,只有个别政客在比谁更激进。美国的对台政策已经缩小到只展示政客的个性,没有所谓的美国的「两岸政策」或「台湾政策」。

郑永年表示,这将对台湾问题产生怎样的影响,取决于中国如何认识和应对美国政治新形势。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国内局势,必须根据美国政治的变化来制定中国的美国政策,并应对基于这种情况的后果。

美国前总统川普曾将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比作「桌子」和「笔尖」。美国是否会为「笔尖」放弃「桌子」?

郑永年表示,美国对台湾採取的行动不能被称为「政策」,而只是个别政客立场的反映,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台湾利益,而是他们个人的政治利益。美国总统拜登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会有个台湾政策,如果从美国利益角度出发,会有另外一个政策。

郑永年表示,美国政治人物往往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自己的言行正名:一是从价值观上保卫台湾的所谓「民主」;二是认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为了称霸西太平洋,把美西方势力赶出西太平洋。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国家统一的问题,而不是美国政客所说的不同制度的竞争或中国寻求霸权的问题。

日益碎片化的美国,它针对中国打造的一些政策、倡议、小集团,能有多少实际的力量?

郑永年认为,力量很少。美国现在组织各种反华联盟,但它们能否实现美国所期望的团结,是很成问题的。美国的很多盟国在美国有利益,在中国也有利益。所有的区域性或者小型的团体,如果没有中美两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郑永年呼吁,中国要引领世界,就要从世界格局的角度出发,目标不是对抗美国,而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能只从双边关系来看中美关系,要从世界秩序的角度来看。

#美国 #郑永年 #中国 #台湾问题 #台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