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中)掌厨重现妈妈的手艺。(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李凤(中)掌厨重现妈妈的手艺。(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地方文史工作者许耿肇、简辰全今天应邀到归仁区农会开讲「踅归仁旧菜市」,透过引导学员用老照片说自己的故事。(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地方文史工作者许耿肇、简辰全今天应邀到归仁区农会开讲「踅归仁旧菜市」,透过引导学员用老照片说自己的故事。(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乌糖仔炒米粉上好食」,曾是归仁风靡一时流行话题。(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乌糖仔炒米粉上好食」,曾是归仁风靡一时流行话题。(许耿肇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台南美食无缘上榜米其林指南评鑑,近来引发热烈讨论,也勾起许多老台南人记忆中的好味道。距今一甲子之前,归仁旧菜市场曾流传「乌糖仔炒米粉上好食」,更成为地方风靡一时流行话题。归仁区农会找来「乌糖仔」现已高龄80岁的女儿李凤,原味再现,勾起不少耆老的美食记忆。

地方文史工作者许耿肇说,当年烹煮这一味的厨师为谢鲤鱼,因绰号「乌糖仔」,而让这道美食与她的绰号就此画上等号。

地方文史工作者许耿肇、简辰全今天应邀到归仁区农会开讲「踅归仁旧菜市」,透过引导学员用老照片说自己的故事,归仁区农会更力邀「乌糖仔」女儿李凤当主厨,现场与其他姊妹李美雀、李琇珍重现「乌糖仔」的手艺。

他说,近一个月来,李凤姐妹等人不断试着回想妈妈烹煮的手法,也试做多次,但始终找不到「妈妈」的味道,不论是妈妈当年使用的米粉或肉燥,口感、肥度都和当时不一样,只能尽可能找到很像的配方,努力原味重现。

许耿肇说,日据末期约1944、1945年间,「乌糖仔」于归仁旧菜市入口处(约位于今归仁里活动中心停车场东侧处)制作各式各样的馒头提供日本驻军需要的小生意,因手艺不错,受到居民的喜爱。

经过多年磨炼,「乌糖仔」于战后约1947年,就地转型为经营小吃店「仁友食堂」,食堂供应麵食和家常小菜,而「乌糖仔」手路好,兼能举办宴客酒席,很多人都会向她订餐,其中「炒米粉」更是必点菜,于是,仁友食堂的「乌糖仔炒米粉上好食」,成为民国4、50年代的地方流行话题。

许耿肇说,仁友食堂大约在1966年前后移至今归仁区中山路,扩大营业,拥有2个店面,至少40桌的大型场地,持续服务归仁乡亲,也是老归仁之最,在店里学艺的厨师,后来也不乏自行开业者,而仁友食堂约30年前也已歇业。

他说,藉由重现消失的美食,唤起不少高龄者学员的儿时记忆,无形中,也串起一个时代的美食篇章,值得细细品味。

#美食 #品味 #炒米粉 #重现 #归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