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纷乱,越需要抱持希望,引领我们迈向美好的未来。而那个希望,会是什么形状?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办,「选选研」策展,邀请臺湾日本27位优秀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在高雄驳二艺术特区,推出「HOPE—希望的形状」联合创作展。透过设计和艺术作品,让人看见希望的无限可能。即日起至11月27日,一起去驳二艺术特区许愿,共同祈愿更好的世界。
将平面图像立体化 看见希望的形状
走近展区入口,一座纯白巨型纸鹤在阳光下闪耀,彷佛乘载希望即将飞翔。来自日本的纸鹤象徵希望与和平,更是今年「HOPE」计画的全新尝试,将平面创作图像作立体化展示。这次展览也用纸鹤、筊及丝带,分别代表日本、臺湾及西方文化中「许愿」的仪式及物件为载体。
为何「希望」如此重要?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的八仙尘爆事件,激发了社会支持力量,为此选选研设计总监林唯哲发起「HOPE」计画,号召臺日设计师创作图像,制成明信片义卖捐助八仙尘爆事件受难者。故乡在高雄的林唯哲也表示「HOPE」计画将永续进行,继日本东京、臺南及臺北后,2022年回到高雄,开启第四次实体展出,以希望为题,牵起设计对社会的关怀。
纸鹤的飞翔 乘载希望
展区分成三大区域。首先来到「承载希望」的开阔空间,这里漂浮着一只只大型纸鹤,穿梭其中的感觉就像是翩翩起舞的希望陪伴在身旁。20只纸鹤皆由臺日设计师以希望为题创作之图像放大印制,并且手工折成。纸鹤的每一道折线和棱角,都诉说着艺术家的珍贵心意,也传递对世界和平恳切的期望。
筊杯的想像世界 形塑希望
接着走到「形塑希望」展区,映入眼帘的是晶莹剔透泡泡般的球体,每个球体彷佛自成一个世界,让人想一窥究竟。球体中央以臺湾象徵祈愿的「筊」作为载体,以臺式宗教信仰物件来传达对希望形状的想像。6组设计师利用复合媒材进行创作,颠覆对于筊杯的既定印象,也让每个艺术作品都拥有独特的世界观。外围的泡泡则是隐喻每一次掷筊的小心翼翼及希望本身的珍贵美好,同时也採用较低的展台,让观眾以俯身观看的姿态,呼应了掷筊的真实经验。
穿越石墙繫上彩色丝带 诉说希望
最后「诉说希望」展区是民眾互动装置创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展区正中央造了座墙。
观眾可先在墙面上,看到艺术家所绘制、传递希望的人物涂鸦,再循着石墙缺口跨越到另一面,就能看见铁丝网上人们悉心繫上的彩色丝带。丝带在西方常作为凝聚希望的载体,而跨越石墙的行动,也象徵着隔阂的化解。高市府文化局王文翠局长在开展前就已率先抵达展场繫上黄色丝带,为反战与和平许下愿望,也邀请每一位来到这边观展的观眾,都能亲自繫上彩色丝带,以希望为墙上色,响应世界共好。
这次HOPE展是希望传达温暖的力量给社会,也透过饶富美感的图案,触发每个人去深度思考,如果希望有形状将会是什么模样。
时间:2022.05.06-2022.11.27
地点:驳二艺术特区 大勇区C5仓库
本文作者:Howard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