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这座城市里有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有些带领我们打开感官、欣赏艺术,也有些展览为我们开启知识的新视窗,看见世界的多元样貌。曾策画亚洲官方美术馆首檔同志议题展览《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光合作用》的策展人胡朝圣,从自身策展及观展经验出发,分享展览如何述说酷儿故事,也带领人们一起看见迷人的同志国度!
用视觉沟通酷儿议题
「现在是图像盛行的时代,人们习惯以视觉画面来传达理念、理解议题,也因为这样,当我们想要沟通酷儿议题时,透过以视觉为媒介的展览形式,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胡朝圣进一步指出,当创作者透过学习与训练,将想表达的内容浓缩、转化,以吸睛的影像、绘画、装置等视觉形式呈现,更能让观眾被吸引,进而探究创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了解背后的故事。
有趣的是,除了创作本身可以传递理念,展览所在的场域也会影响展览如何与观眾沟通。举例而言,当展览落脚于艺廊、咖啡厅、复合式餐厅中,往往能以较为亲切的姿态与观眾对话,让乍看复杂严肃的议题轻松融入日常;而当展览举办于美术馆或博物馆时,则会因为人们对于专业展馆的信任感,而让展览内容彷佛经官方「认证」一般,具有更高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我在2017年策画的《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光合作用》便落脚于台北当代艺术馆,那是亚洲官方美术馆有史以来第一檔关于同志议题的展览,这除了展现官方对于同志的支持态度,也代表已经有专业策展人、艺术家投入酷儿领域的研究与创作,蓄积一定的表现能量,才能水到渠成。另一方面,这檔展览也吸引许多国际媒体报导,让展览成为台北的扩音器,使更多人知道台北是一座同志友善的城市。」胡朝圣说道。
同志展览主题百花齐放
而在策画这檔展览后,胡朝圣也持续关注酷儿相关议题展览,他发现,早期的酷儿展览,创作者倾向以较隐晦、压抑的手法,来表现同志对于伴侣的相思之情或欲望。然而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对于同志更加友善,与之相关的展览内容也百花齐放,除了关注对象从以男同志为主,延伸到女同志、跨性别者、双性恋等,议题也涵括结婚生子、老年同志人权等,「这让展览不只是同志个人心绪的抒发,也让许多人藉此对酷儿的世界有更多元、深入的认识。」
例如策展人庄伟慈于今年6月在TKG+艺廊策画的《背阳——情欲伏流及其隐现》展,便邀请艺术家以图像、影像、声音、文件等媒介,展现同志情欲的多元面貌,也让观眾了解在1990年代同志如何面对自己的身分认同,是胡朝圣相当欣赏的同志主题展览;另外,像是2014年成立的策展团队「多元成展Coexist Exhibition」长期关注当代艺术中性别议题,也曾举办《新月球大饭店》、《口嫌体正直——鼻句纟罔口爱》等实体展演,号召关心性别议题的创作者集结一堂,透过艺术创作让更多人了解酷儿世界,胡朝圣认为,这些都是同志议题透过展览与外界对话的展现。
透过串流平台欣赏微型影展
而在实体艺术展演之外,胡朝圣指出,同志主题影展也是认识酷儿议题的重要管道。「除了一年一度的台湾国际酷儿影展(TIQFF),在串流平台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也很推荐人们从Netflix、CatchPlay、GagaOOLala、Giloo纪实影音等平台,挖掘相关影视资源。这些平台有些设有『LGBTQ』主题标籤,有些不定期推出酷儿主题企画,有些本身便以同志娱乐影音平台为定位,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影音微型展,也较实体展览更贴近日常生活。」胡朝圣表示。
毕竟随着展览的定义越加开放、形式越趋多元,无论展览落脚何处、採取实体或线上,都能成为酷儿发声的舞台,也是让更多人看见酷儿世界的方法。胡朝圣也期待,台北这座同志友善的城市能持续成为酷儿相关展览蓬勃发展的沃土,让越来越多人透过展览认识酷儿,也让不同性向、性别认同的人们,都能在这块土地自在地生活。
本文作者:郭慧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10月号657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