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7日宣布新一波对中国的晶片和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有中国金融业高层称这是将中方相关产业打回「石器时代」,部份分析家则认为,台湾相关企业或许能渔翁得利。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今天报导,约在两年前,华为首次遭美国严厉制裁重击后营收大减,在市场失去领导地位,创办人任正非甚至曾告知属下公司濒临生存危机。不过,美方最新一波管制衝击的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而不仅是个别企业。
现在,使用美国技术生产并应用于人工智慧、高效能运算和超级电脑的半导体产品,仅能在取得政府核发的出口许可后,销往中国,但取得相关许可十分困难。此外,除非事先取得特别核可,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公民或实体与中国的晶片制造商合作。
根据7日宣布的措施,美方也严加管制晶片制造所需工具和技术的出口,以限制中国发展自己的设备。
中国金融集团「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Szeho Ng指出,中国企业「基本上正退回石器时代」,而这还只是「委婉的说法」。
顾问公司「欧布莱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中国和科技专家崔欧洛(Paul Triolo)说,在这场「席卷半导体及相关产业的海啸剧变」中,会有「很多输家」。
不过,他提到,儘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厘清产业受衝击程度的完整图像,但最少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创新速度都会放缓,且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最终得为此付出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成本。
美国的新管制措施也影响第三国家晶片制造商,因为几乎所有半导体都是运用美国的软体设计而成,且多数晶片厂都少不了美国设备。
在这篇联合台北、香港、旧金山、华府、东京和首尔驻地记者撰写的报导中,「金融时报」援引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资料指出,针对生产设备的管制措施将影响国际间过去4至5年设计的逻辑晶片(logic chips),以及2017年以后设计的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晶片。
不过,中国企业更担心华府限制美国公民与中方合作。在一家获官方支持的半导体厂,一名人力资源部门行政主管透露,人事相关限制对中方的衝击比设备採购禁令还大。
这名主管告诉「金融时报」,在她服务的公司就有位居要职的美国公民,他们是技术开发的「核心武器」。公司会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但这名主管坦承,这十分困难,因为多数人不愿放弃美国护照。
「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晶片产业雇用的多数美国公民是来自美国的中国与台湾裔人士。一名台湾情报单位官员评估,约200名持有美国护照的台湾人在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任职。
报导提到,若计算终端消费者,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目前满足近1/4的全球需求,因此美国的管制措施也将衝击外国供应商。美国的晶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及「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去年分别有33%及31%销售额源自中国。
此外,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全球半导体业巨擘英特尔公司(Intel)供应许多用于中国超级电脑的高阶处理器。美国银行评估,新出口管制措施将衝击英特尔高达10%的销售。
儘管如此,部份分析家认为,新措施对中国以外的晶片制造商有利,台积电、英特尔,以及日本、韩国的相关领域企业都可以是潜在受益者,虽然受益程度可能有别。
报导指出,最关键的仍是中方如何回应。一名在北京的产业消息人士告诉「金融时报」,「我们处于一个负面循环」:美国持续推动限制措施,这迫使中国进一步寻求技术自主,美国因此必须回应、推出更严厉管制。
北京的筹码有限,因为取代美国技术的选项落后数十年,但这恐导致中国盗取智慧财产的情况加剧。
报导指出,部分被美方纳入出口管制的设备已位于中国境内,中方可以不理会智慧财产权,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逆向工程」,在破解其设计后用于强化本地制造商。英国的科技市场分析顾问公司CCS Insight 分析师Wayne Lam指出,「我们可能正拿枪射自己的脚」。(编辑:高照芬)1111009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