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蛇毒研究闻名全球,成功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庄伟哲教授研究团队以马来西亚腹蛇研究抗血栓蛇毒蛋白,并进行理性药物设计,相关技术已成功开发出新药,具备可抑制血管新生、发炎反应及癌细胞转移作用的效用,能够使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眼部黄斑部病变,骨关节炎及胰臟癌等疾病。

国科会今(18)日举办「化毒为药—糖尿病黄斑水肿新药成果发表」研究成果记者会。

庄伟哲在简报时说明,蛇毒蛋白是毒蛇唾液腺分泌毒液的主要成分,团队运用基因工程方式,设计出具有组合蛋白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去组合蛋白药物,运用在抑制血管新生的治疗。

庄伟哲表示,此一蛋白药物已在2015年技转给生技公司,并透过国科会产学合作计画共同开发及进行临床前试验,之后再由生技公司执行药物生产、制程、剂型及动物毒理试验。目前这项新药已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的申请,今年6月进入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第2期临床试验。

庄伟哲指出,经动物试验证实,将这项药物应用于胰臟癌模型小鼠身上,相较目前市面上胰臟癌药物能延长患者3个月寿命,此药可延长小鼠寿命达到4倍。

至于药物功能,庄伟哲提到,这项药物同时具备抑制血管新生、发炎反应及癌细胞转移作用的效用,除了可以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也可以应用于治疗眼部黄斑部病变,骨关节炎及癌症等疾病。

庄伟哲特别指出,全球糖尿病黄斑部病变药物市场达120亿美元,然而药物研发时程动辄10年起跳,经费都在新台币150亿至200亿元之间,耗时又耗资,感谢国科会支持并建立产学合作生态系,让团队能有足够资金从事研究,并促进技转商品化及医疗应用。

#药物 #治疗 #伟哲 #新药 #胰臟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