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42岁吴姓女子本身没有B、C型肝炎病史,2年前健康检查时,发现肝功能指数升高,然而却找不出原因,后来到大千综合医院就医,透过检查显示其AMA指数及胆固醇指数较高,医师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经药物治疗并追踪一个月后,吴小姐的肝功能指数明显下降,目前持续追踪治疗。
大千综合医院肝胆肠胃科医师李斯凯表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因为人体免疫反应异常,使得肝臟分泌的胆汁滞留,进而无法代谢有害物质,导致肝臟发炎和纤维化,最后可能形成肝硬化。目前造成免疫反应异常的原因不明,推估是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
李医师表示,多数病人初期没有症状,仅部分病人会出现疲劳、皮肤发痒等情形;晚期症状较为明显,包括右上腹疼痛、肌肉或关节疼痛、黄疸、浮肿、胆固醇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延误病情,而AMA粒腺体抗体检查可协助诊断自体免疫所引起的肝臟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肝炎疾病,帮助病人及早发现。
李斯凯说,由于肝臟受损是无法痊癒的,因此治疗方式着重于减缓疾病恶化的速度、缓解症状以及预防併发症的发生,而现行的药物治疗对于疾病初期的病人效果较好,若到了晚期就必须面临肝臟移植的难题。
李医师提醒,定期检查能帮助掌握肝臟健康状况,如能及早发现异常,就可以在疾病初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面临肝硬化的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