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流感相比,感染新冠病毒为何更容易重症、引发包括新血管疾病在内的多重器官影响?澳洲科学家近期解剖多名新冠死者遗体,发现死者心臟组织上的DNA遭到破坏,显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作用方式非常不同,会直接攻击心臟。
综合英澳医药新闻网站「News Medical」、澳洲媒体《坎培拉时报》(The Canberra Times)报导,澳洲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研究人员9月在科学期刊《免疫学》(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团队以为何与2009年H1N1流感疫情相比,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更容易重症,出现包括更长期严重的新血管疾病在内等多重器官影响的疑问为出发点进行研究。
团队解剖7名未接种疫苗的巴西新冠死者、2名流感死者、以及6名一般死者的遗体,搜集他们的心臟组织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新冠死者心臟组织的DNA受到损害,不过流感死者的心臟组织却没有受损情形。
带领这项研究的昆士兰大学癌症、免疫及代谢医疗研究所(Diamantina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logy and Metabolic Medicine)研究员库拉辛格博士(Arutha Kulasinghe)表示,虽然COVID-19及流感都是非常严重的呼吸道病毒,不过2者对患者心臟组织的影响却非常不同。
他说,团队并未在新冠死者的心臟组织上检测到病毒粒子,不过却发现了与DNA受损及修復有关的组织变化。
他说DNA受损与修復的机制促进了基因不稳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这种情形通常和糖尿病、癌症、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及神经退化性疾病有关。
同样参与这项研究的昆士兰大学教授佛瑞塞(John Fraser)解释,当检视流感死者的心臟组织时,他们发现过度发炎反应,不过新冠死者的组织却显示新冠病毒「攻击心臟DNA」,「可能是直接、而不只是发炎的连锁反应」,「我们的研究明确显示,新冠病毒不像流感。」
关于为何新冠死者的心臟组织出现DNA受损情形?这篇报告引述其他研究内容指出,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诱发的心臟併发症之间的潜在差异,是诱发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心臟的作用,新冠病毒释出了会抑制I型干扰素的蛋白。过去研究显示,I型干扰素在患者出现新血管疾病中发挥了保护作用。
这项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搜集心臟组织样本是属于侵入式操作,因此过去关于新冠病毒对心臟的影响研究,多仅限于血液生物标记及生理测量。这篇研究除了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影响心臟外,也有助于未来发展出修復心臟的疗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