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民眾党新竹市长候选人高虹安与资策会争议,媒体人「逆风的乌鸦」今(30日)在脸书以「5000万与156万」为题发文指出,资策会有高层说,高虹安不应该领资策会薪水去帮科智做事,而且高虹安又有科智156万的股票,就算没领薪水也是图利自己的公司。他质疑,资策会化身投资公司,成立这么多全额或大额出资的衍生公司,是否要把人、钱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如今因为高虹安被质疑,所以才让资策会问题被一一检视?

「逆风的乌鸦」根据近来爬梳的资料,大致可以把资策会的「衍生公司」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资策会全额出资新成立的公司,第二类是从资策会原来的单位改制成公司,第三类是资策会鼓励员工创业开设的公司,第四类则是资策会和民间企业合开的公司。

「逆风的乌鸦」表示,过去资策会可能更倾向让资策会不仅仅开发技术,同时也让技术人员当主角,自己去外面创业。但现在主角已经变成了资策会,甚至是资策会更上层的中央政府政策。既然要鼓励技术人员去创业,当然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这个诱因可以分成三个:第一个是稳定,也就是在创业之初,让他们可以保有资策会的工作。第二个是资金,当年成立的这几家,成立之初大多有部分资金来自资策会投资,不过主要还是来自团队自己出资和到外面找投资;第三个是人力和技术支援,也就是相关技术和人力,资策会都全力予以协助,希望把公司发展起来。

「逆风的乌鸦」指出,而现在由政策主导衍生公司就没有问题吗?其实问题更大。之前林宜敬先生对过去资策会最大的批评,是资策会「与民争利」,但难道这些全额或者资助一半的公司就不是「与民争利」?而且所谓政策决定,说白了就是「非技术决定」,政策要成立啥就成立啥,更可能产生弊端。为什么萧博仁有这么多兼职?其中好几个,就是兼任这些衍生公司的负责人。

「逆风的乌鸦」披露,2018年,资策会就曾经大张旗鼓说和研华合资成立「云研物联」,当时说1亿元资策会出5000万。不过到了2021年9月,这家公司已经解散了。现在民进党在追究高虹安那156万元的科智股票是不是自己买的,或者说她因为有股票去帮科智是图利自己的公司,但怎没人去追究云联的5000万投资打了水漂?或者那些全额由资策会成立的新公司到底背后有没啥问题?

「逆风的乌鸦」强调,讲得更难听一点,资策会化身投资公司,成立这么多全额或大额出资的衍生公司,真的只是为了配合政策,还是要把人、钱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因为高虹安被质疑,所以才让资策会这么多问题被注意且一一被检视。如果不是这样,谁会发现到资策会这么多问题?

#资策会 #高虹安 #逆风的乌鸦 #新竹市 #九合一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