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是深山僻远之区,在官方文献出现较晚。加上编写三义乡志、苗栗县志的作者,都是以苗北的人士居多,故他们的思维,三义的开发是顺着西湖溪由北向南开展。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没有人由后里往北开拓?这个在三义《五谷宫志》,终于找到答案了。
韩茂杰主委表示,地方耆老说,五谷大帝香火于清乾隆初年1780年左右,由居住在后里十三庄罗姓家族最早进入三义开垦,因此把自大陆带来的守护神五谷爷也带来三义,安置在松岗岭风水最佳宝地,即今日的建中国小。
因此三义的五谷宫,也成了苗栗县最老的五榖宫庙。此一罗姓家族,即是歌星罗时丰的家族,因他们家族现在还是要回后里十三庄扫墓、拜阿公婆。
后来部分族人把土地卖给李腾华后,迁回了后里。
这段述说,可以和官方纪录巴宰族开拓鲤鱼潭的纪录相呼应。
据文献记载,清雍正年间有「淡水厅猫狸堡三叉河庄」的封域,但真正开垦则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潘大猷入垦南端,聚居于鲤鱼潭一带,现在鲤鱼潭村「番仔城」,相传即是当年潘氏之部落所在地,同时另有少数广东客家人也进入双连潭、拐子湖及鱼藤坪等地,过着狩猎、採樟、伐木及防阻原住民袭击的生活。其间,亦有罗芳华、李文礼及张衍岳等陆续开辟三叉河(广盛村老街)一带。
所以,住在后里台地的巴宰族人1762年往北开发鲤鱼潭;另一方面1780年住在后里台地的罗姓客家人,则北上开拓三叉庄,这是并存的事实。罗姓家族是最早进入三义开拓的家族,这个年代,比南下的各氏族更早进入三义进行开发。
作者为教育博士,国小校长退休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