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样爱着高雄美食的你,不知是否有发现,餐饮业者越来越认同「在地」的价值,常以「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喔!」、「全部都是高雄的原料!」来当成品质保证。不同于以往标榜「进口」,「在地原料食材」已成为有风味、有特色的代名词,这不仅是一种风潮,更是因为深耕、扎根在地的价值,获得了肯定。

为将视角扩展到高雄村里,继上期在都会港区走访台湾设计展后,11月的《高雄画刊》,来到石斑鱼的故乡永安、瀰漫凤梨果香的大树、人情味小镇旗山等各处。我们以政策辅导、投注资源,使地方的特色得以彰显,青年们则以创意和努力,揉合了文创和智慧科技,为自己家乡的农渔业带来重大的改变。

于是,我们可以在「绿色友善餐厅」中,咀嚼高雄风土滋味,重新诠释过的特色与歷史,则使人更愿意走入地方,瞭解地方。

近期百年的高雄灯塔重新启用,指引航船旅人任务外,也在晚间亮起灯,让民眾夜游观光。「清水巖原日军战备坑道」和美丽的老宅改造聚落,都是极富特色的地方资产,值得一访,而最贴近地方生活、人本共融的特色公园,更是我们推动的方向。

期许我们不分年龄,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活,脚踏实地,为自己「很在地」而骄傲满意。

《高雄画刊》2022/11
《高雄画刊》2022/11
#高雄 #在地 #价值 #地方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