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航港局即日起至11月27日,于台北市万华剥皮寮歷史街区举办「LIGHTHOME:以光为家—灯塔人的故事」展览,为期10日的展览介绍灯塔守的工作、故事与秘辛,更邀请到高龄100岁的前辈分享趣事与艰辛。
展览以灯塔守、家族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为主轴,灯塔守需要忍受在孤立的环境工作,并时常配合轮调更换工作地点,对自身、家庭都是很大的挑战。展览汇集灯塔人与家人的口述歷史,拍摄10组灯塔人故事影片,将过去灯塔人工作、生活的经验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灯塔的人文故事。
今年已满100岁的诸从光先生,民国36年在上海受训,待过1座灯塔后被派来台湾,不料一来就无法再回去,之后40多年在台待过10余座灯塔。他回忆,受训时的项目除学习天文、地理,还有许多通信知识,由于工作非常辛苦,且是「日落而做、日出而息」,薪资比一般公务员更优渥一些。
诸从光说,灯塔工作相当封闭,在没有水电的环境下,一切生活要靠自己打点,食物断炊是家常便饭,时常要到海边捡海螺或海菜,而每位灯塔人都很厉害,每座灯塔有4到6人一起负责,各自将技能结合起来,从种菜、钓鱼、理髮、缝衣服等都不是问题,大家就在这样艰困的环境下合作熬过来。
灯塔守回家机会不多,没有电话、收音机,连信也不通,诸从光曾半年没有见到老婆和小孩,也没有和外人见过面。他笑说,灯塔守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克服寂寞,一切靠自己调节生活,当时他最想要的东西,就是一台收音机。
诸从光表示,现在的灯塔已和几10年前大不同,晚上打灯后看起来光鲜亮丽,还成为假日参观的景点。他也感谢航港局纪录灯塔人,大家不求回报,而是希望把灯塔人的故事传承下去。
航港局指出,未来将汇整人物故事,于12月出版专书,希望能藉由影片、专书及展览,为灯塔人文歷史传承作宝贵的纪录与传承。
「LIGHTHOME:以光为家—灯塔人的故事」展览,每日于剥皮寮歷史街区视听室轮播10组灯塔人影片,另设有展间介绍10组灯塔人的故事、灯塔知识、各灯塔风情照,也有VR实境,让观展的民眾可以体验到灯塔守在孤岛、海角的灯塔上的感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