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希望基金会举办第9届「彩绘希望」,共计215幅作品参赛,29位获奖者作品,即日起在中医大新竹附设医院b1艺廊展出,癌友透过画作展现乐观和坚强的生命力,让院长陈自谅看了非常感动,邀请癌友、亲友与医护人员赏画,展期到明年1月月31日。
癌症希望基金会王正旭董事长表示,癌症不代表绝症,但治疗过程的辛苦及心理的恐惧,常常影响病友的治疗意愿与成效,研究显示,透过艺术跟兴趣的疗癒有助于癌友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提高癌后生活品质。
35岁的佳佳荣获病友组第2名,2年前确诊罹患淋巴癌,在动手术之前,害怕、恐惧、不安情绪全涌了上来,她每次做化疗时,总听着音乐,用色铅笔在治疗室中绘画,打发时间跟排解情绪。
她创作「癒」的作品,反映心境,她觉得自己变成孱弱的角羊,空洞的眼神看着这灰暗世界,在病房中照护她的白衣天使,彷佛翩翩飞舞的白色蝴蝶,带给她光明与希望。
珊珊在国小四年级时,就医检查出枕叶与顶叶间长了7公分的肿瘤,开刀切除,经歷全脑和脊椎的放疗跟化疗,因长期治疗无法上学,去年又检查出甲状腺癌。
在治疗过程中,珊珊透过绘画创作抒发疲惫难过的心,她一刀一刀刻出展翅的老鹰,在版画上释放自己勇敢飞越疾病的渴望,作品「老鹰」荣获病友组第3名。珊珊妈妈表示,纵使女儿的创作过程很辛苦,但仍无法阻挡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许龄臻去年确诊为乳癌第2期,右乳切除后进行8次化疗,外貌改变使得她无法面对人群,直到有一天,她走入山中,看见飘落眼前的蒲公英种子,听见枯枝断裂的声音,感悟人与植物一样,同时在生,也同时在死,创作「大自然教我生死」获得癌症病友组佳作。
性格开朗的陈淑婉,2020年底在医院就诊,罹患恶性淋巴瘤,她接受积极治疗,在一次登山的路上,她走过长长的隧道,远处的光亮让她燃起希望的感受,行走的过程也宛如治疗期的心境,因此她用画笔把内心期望痊癒、对生之渴望描绘出来,画作「生命的出口」获得彩绘希望病友组的佳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