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许多民眾会透过姜母鸭、羊肉炉或药膳排骨等药膳料理进补,但食药署提醒,这些美食背后可能藏着中西药交互作用的陷阱,民眾食用时要特别注意,以免越补越大洞。
食药署在脸书粉专「药博士 正药说」表示,以药膳排骨为例,一般是透过十全中药材炖煮而成,使用的中药包含当归、熟地、川芎、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肉桂,其中不乏有容易与西药产生交互作用的药材。
例如,当归及川芎的活性成分可能抑制凝血功能,并用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制剂时需留意出血风险;黄耆有刺激免疫作用,可能与免疫抑制剂产生拮抗作用,自体免疫疾病或移植患者应特别留意。
食药署并提醒,偏油的食补料理及高盐分的沾酱也可能成为三高、肾臟疾病患者的负担,民眾要酌量食用与留意中西药交互作用,才不会越补越大洞。
冬令进补注意事项多,中医师黄胤诚曾在脸书专页发文表示,若是冬天进补后发生噁心反胃、晕眩、胀气,甚至拉肚子,显示可能补过头了。彰基胃肠肝胆科医师范泉山也曾提醒,天肝硬化患者千万别吃当归鸭、羊肉炉或姜母鸭等补品,因有两个危险之处,第一,高热量或高蛋白容易引发肝昏迷;第二,行气、行血的食物导致静脉爆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