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资本额4亿元的漆包线小厂风青实业,如何让比亚迪、华为纷纷找上门、寻求共同研发方案?根据《财讯》报导,故事的主角是陈福得,10年前他发现传统漆包线的毛利愈来愈低,毅然投入上亿元转向半导体封装铜导线,却因不熟悉客户而跌一大跤,每个月亏损500万元,连续烧了5年,差点站不起来。
浴火重生 比昔日更有底气
陈福得创业风青至今29年,前半段时期他积极在台湾、中国市场拚搏,后半段则因半导体投资失利,让他垂头丧气,不愿面对媒体。但这次陈福得说:「现在的我,比32岁创业那年更看得到产业前景,更有底气和信心。」
《财讯》报导指出,陈福得是台南七股人,家中务农、生活困苦,父母为了给小孩更好环境,在他求学时期举家搬到高雄;父亲在华美电子当守卫,母亲则在华美的餐厅当厨师,一家人就在员工餐厅打地铺度日。退伍之后,陈福得进到华美当厂务,负责规画生产排程,也因工作勤快被派任过业务。
华美主要生产变压器,而变压器的两大材料为漆包线和硅钢片,应用原理是硅钢片上的硅,透过漆包线导电产生磁场。当时硅钢片的用途有两种,一是用在电子,另一则用于电机,但南部的硅钢片不是跟日本买,就是向北部大厂如春源钢铁採购,常常供货不及,华美因此常受硅钢片缺货所扰。
《财讯》报导指出,陈福得看准硅钢片商机,32岁自立门户,找大学同学、挖角台北高阶技术工一起创业。起初向春源钢铁买钢卷,自己冲压再裁切成硅钢片;为让毛利更好,他还亲赴日本,说服新日本制铁直接供应钢卷,同时拿下其钢卷的南部代理权,用低于市场1元的价格打开生意,仅花6年,规模就做到全台最大。
跨足半导体 反而踢到铁板
当时赚到好几桶金的陈福得,想强化一贯化优势、增强竞争力,属意再往漆包线发展。1994年他独资成立风青,主要业务是做漆包线,正是台商大举西进的年代,3年后风青就去深圳设厂。由于比同业如大亚和荣星去得早,又碰上产品规模化及大量产的时代,顺利供货韩系家用电器大厂,营业额在10年后、2006年达到高峰约28亿元,在业界小有名气。
根据《财讯》报导,颠峰时刻,陈福得嗅到产业即将面临的红海厮杀,2011年,看好台湾半导体的蓬勃商机,与成功大学产学合作,拟进攻原由日本、德国供货的封装铜导线及LED制程用的精细高阶铜导线,打算用漆包线本业去扶植高科技线材事业,在还没有客户的情况下,就贸然投资1亿元买设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