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八月卅日-九月六日,台湾彰化静山灵修中心

编按,亚洲天主教卫星电视(ACT)首播仅仅一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了关台。丁松筠神父挣扎着接受这件事及他个人明显的失败:「泪眼中,我祈求耶稣拯救ACT,不是为了我,不是为了天主教会,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服务的穷人和困苦的人。」彷佛为了平衡这个不幸,他的祈祷引出了「深刻、没有预料到的神秘经验,当它们发生的时候,似乎使得我『完整』了。」

第一-二天

第一个傍晚,我感觉,要在沉默老旧的彰化静山待上八天,有些焦虑和没来由的不安。我过去六年都是在景致出奇的地点避静,而且享有极大的自由。

但是非常快,我感觉自己哭泣,并且体验到一种「回家」的感觉……特别是回到我中华省的弟兄们,过去我有些跟他们保持距离。

又一次,跟上次避静时一样,「慈悲的」耶稣似乎对我有话要说,于是召唤我。我决定阅读《路加福音》纪载耶稣善心的行动。

我醒来,心中浮现一个念头:「我不需要任何事物。」我体认到我有多么自由。第一个傍晚我的焦虑是害怕离开我一般的模式、舒适和有利条件。这些都是好的、促使我成长:我的出差、文化体验、音乐/歌剧/莎士比亚,世界级的戏剧等等。我从中学习并成长。可是那些都只是为了使我成为作「天主的工作」更好的工具(而不是为天主做「我的工作」)。没有必要依恋那些事物,如果某一天,天主说:「停!」,我不再需要我的电脑……等等。

我的人生正在退潮,我感觉自己变老,身体变虚弱了,如此却反使得把我自己完全放在上主手中变得容易,其实一直都是在上主手中。为中国、为难民和穷人及受苦的人做大事这梦想可以继续,但是「主动权在祂手中」,由祂决定。不是眷恋、强迫行为,不是「我为天主做我的工作」。如果祂希望我做那事,祂会让事情变得可行。

有天,我必须要停下所有事情。但是我还有花儿和树木、音乐和艺术、欢笑,钦佩、爱、帮助和服务的人群。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一切。

第三天

对我「不利之处」:我可能不会主动展开对话,因为我对批评敏感,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失败敏感,还有,因为我是外国人,因为我有很强的使命感。如果我被拒绝个两三次,我不会再试了。「一旦对话没门,我动用策略。」这样因应不是很理想,但是可以让我存活下去。

我有次在我写的书里面试着说明。否则,我寧可保持低调,不要引起閒言閒语和误会。经常避免为自己辩解,我寧愿等待真相在适当的时机点浮现。有时候,我选择保持被误解。

第四天

基本上,在我存有的深处,我真的不认为天主那么在意我花了多少钱,我生活里面保有多少个人空间,相较之下,祂会在意我多么尽我所能在我的「影响圈」为其他人做的事情,或许我做的不同于教会和耶稣会加诸于我的「关注圈」。

第五天

昨天晚上我读了自一九六七年以来我的活动纪事,一年一年的看下来。一如既往,光是读这些文字就让我觉得精疲力竭。这是「我为基督做了什么」的一部分,我是否能做更多?可能吧,但不是很容易去想像。我可能少做些什么?这很容易。我只能总结,藉由追随基督的召唤和极大化我透过电台、电视、书籍、录影带、光碟,每一个「见证」都很广泛,即便没有达到德蕾莎修女那种程度。

第六天

这次避静对我来说像是「回家」……六年来我第一次在台湾做避静,从卒试之后我头一次做团体避静。

第七天

昨晚经歷了一次深刻、没有预期的神秘经验,似乎当这些经验发生时,使我「完整」──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当我开始默观耶稣为门徒们洗脚,突然间耶稣注视着我,向我说话,两千年的距离像是缩短的桥,祂穿越到我这儿。

时间和空间像是蒸发一般消失了,我和耶稣面对面。我们谈话,跟往常一样,大部分都是祂在说──有时候是关于爱、慈悲和宽恕的话语,有时候祂显示给我,祂在会堂里如何挺身而出,治癒了手瘫了的人…等等。对我最深刻、最重大的是祂指导我去回顾我的人生,这次回到祂召叫我,塑造我,让我的爱成长,在我母亲的子宫内,神奇奥妙的诞生过程,生命,成长,召叫,使命等等,以及帮助塑造我的人们。

祂带我走过这整个全景……今天早晨我醒来之后又再继续;由于这连续的神秘旅行,这天似乎不是真实的。爱、感谢、安慰、眼泪、讚许和治癒很庞大。这些体验使得任何东西都不需要。

第八天

这天是避静最后一天,我在泪眼中乞求耶稣拯救ACT,不是为我,不是为天主教会,而是为了它最终能服务穷人和有需要的人。如果我们有一个电视台,会为此制片,如果我们有制片,最终我们会为穷人、需要的人和不能发声的人制作影片。

我会尽我所能,试着更新、恢復生气、保存这个与基督温暖、生动的对话。也许一个新的发现的适度和节制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摘自《孤独的喜乐:丁松筠神父的灵修笔记》/星火文化)

【内容简介】

丁松筠神父在2017年5月猝然离世,本书是由他的弟弟丁松青神父整理,2021年出版了英文版。

本书时间跨度极大,自1975年9月当时丁松筠神父才33岁,最后一章停在2017年3月,是丁神父逝世之前做的最后一次避静。本书的内容极其珍贵,耶稣会士每年必须要做八天避静,英文叫做retreat,查字典会告诉你这个字意思是撤退,可是用在灵修上则是彻底远离尘嚣放下工作,好好跟天主、跟耶稣在一起,而极度认真的丁松筠神父每天都会认真的写避静笔记,把他如何做这八天避静的过程详细记录,他甚至会去回翻过去的避静笔记,务必要让自己在灵修上更加精进。

大家熟知的丁松筠神父aka杰瑞叔叔是才华洋溢、很会唱歌、教英文的神父。在英俊潇洒的外表下,他对自我要求极高,是个超级工作狂,还有,他对别人的嫉妒、冷嘲热讽也跟我们凡人一样相当在意,可是他很不一样,他不停留在受伤、抱怨,而是一再地要自己追随基督的榜样,去爱自己的弟兄姊妹,不论他们如何的伤害他。

丁松筠神父其实很年轻就动过心臟手术,他非常努力地藉由运动、禅坐、瑜珈各种方式,确保身体健康。他每年都会检讨自己是不是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生活,包括是否太晚上床睡觉、有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休息。藉由惊人的努力,他在七十五岁高龄时还在工作,这些都是让人敬佩的榜样。

【作者简介】

丁松筠Rev. Jerry Martinson

1942年生于美国圣地牙哥。十岁丧父,母亲将他兄弟三人抚养成人。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学业,十七岁那年入耶稣会,1967年被派遣来台湾传福音。1973年晋铎成为神父。

他长期服务于天主教耶稣会管理的光启社,多年来参与幕前幕后各项电视工作,并参与长颈鹿美语电视教学,以Uncle Jerry陪伴无数亚洲儿童学英语,无心插柳,使他在全亚洲名声卓着。

1985年他带领一支团队,前往泰国与高棉边界,拍摄《杀戮战场的边缘》,唤起台湾社会对中南半岛难民的关注,该片在1986年金马奖及亚太影展大放异彩。

2016年,马丁.史柯西斯拍摄《沉默》,在台湾取景,丁神父担任本地顾问协助拍片。

丁神父于2017年前往中国协助拍摄德日进纪录片,在他所敬佩的伟人德日进手植的树前静坐,留下本书封面这幅令人动容的画面。

然后,在获颁国民身分证前几天,他心臟病突发过世,结束这段他口中「好得不可思议」的人生。

【译者简介】

陈衍志

现为天主教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学歷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 硕士

辅仁圣伯敏神学院神学系 学士

经歷

2011迄今 担任嘉义教区文物典藏与展示规划组员

2001-2007 基隆空大学习指导中心兼任讲师(面授教学) 科目包括:台湾宗教艺术 中国美术欣赏 艺术鑑赏 文化行政

1995-2002国立故宫博物院 志工

2007-2008国立故宫博物院 研究助理

译者为基督生活团团员, 有过完整神操经验。

2006年底于澳门参加纪念利玛窦的研讨会,与丁松筠神父成了两日「室友」,儘管交谈简约,当时房内瀰漫的一股「神的氛围」却已深烙脑海。

《孤独的喜乐:丁松筠神父的灵修笔记》/星火文化
《孤独的喜乐:丁松筠神父的灵修笔记》/星火文化
#耶稣 #亚洲天主教卫星电视 #ACT #耶稣 #彰化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