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提起「台师大」,许多人都会说,那是为台湾培养师资的大本营,百年来贡献卓着。但说到「师大美术馆」,可能引来不同表情,那栋建筑,歪七扭八 、张狂舞爪、颠覆传统、接轨国际!?

可能还会加问一句,「台师大美术馆」启用了吗!?可以使用吗!?好用吗!?

农历春节前夕,台师大校长吴正己轻车简从,出现在「典藏-长安咖啡店」,身为师大校友之一,校长亲访,受宠若惊,也倍感荣幸。

吴正己校长非常随和,也不挑食,一碗酸菜牛肉麵后,外加热抹茶、吉佳黑咖啡,他就心满意足。餐后,娓娓细诉他身为师大老校友,返校任教多年,最后担任校长,承袭前人累积,领航未来,再次揭开台师大的美丽与哀愁。

吴正己从工业教育学系、工业教育研究所,都在师大完成,而后再赴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取得科学教育博士学位。

学成返国,又回师大服务,从资讯教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任校长任期。

距离卸任,还有3年时间,他对师大,有着千思万缕,恨铁不成钢的情怀,心繫高等学府的竞争力,尤其师大美术馆,吵吵嚷嚷拖延了十年,他心急如焚。

3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他强烈感受到与时间赛跑的压力,多么希望在任期内,有更多作为,嘉惠母校,永续擦亮台师大招牌。

吴正已的谈话,和他的外貌一样,非常诚恳亲切,有着台湾子弟力争上游的执着。

除了师大教职,吴正己还有一个特殊身分,他是台湾美术教育界的教父级大老王秀雄(1931-)女婿,王秀雄在艺术圈人缘极佳,是受敬重的学术大老,学富五车,德高望重,许多事情,王秀雄说了算数,尤其争议事件,他可以出面仲裁、拍板定案的。

我特别提醒他,如果要整顿「台师大美术馆」,一定要善用王秀雄在艺术界的影响力。然而,王秀雄今年92岁了,出门大都坐着轮椅,明显老迈许多。吴正己明白我的意思,不断点头。

「师大·大师」星光点点 百年传承、拥地自重、期待蜕变

为什么一座大学美术馆,盖了十年,还不能正常运作!?

这是个谜,大家都很好奇,好像有过风风光光的开幕典礼、曾经传出以OT (Operation Transfer 营运移转)方式,委外经营,但最后却又回到学校,目前成立「台师大美术馆筹备处」,由艺术学院教授赵惠玲担任筹备处主任,曾任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的苏瑶华为副主任,共同张罗该美术馆的未来营运与发展。

根据吴正己的构想,今年下半年「台师大美术馆」会全面营运,以华人艺术家朱德群遗作,作为营运启动元年的首展,内部装潢已经进行一段时间,而首展的策划,也正在加紧进行脚步。

台师大的前身,是1922年创立的臺湾总督府臺北高等学校,台湾百年老学府之一,比起相隔不远、1928年创立的台湾大学(前身是台北帝国大学)还要悠久,也被公认是造就「艺术大师」的大本营,拥有充沛的艺术人才、人脉资源,尤其坐拥台北市寸土寸金的蛋黄地带,拥地自重。

说起台师大的大师,包括台湾第一代本土艺术家、赴日留学学习外光主义的二手印象派艺术家、国共内战迁徙来台的、国军遗族在台湾的、渡海来台书画家⋯,林林总总,来源多元,也明星云集,「师大·大师」一直给人星光灿烂的印象。

再以土地资产来说,目前师大分为3个校区,包括台北市和平东路两侧总校区、汀州路四段的公馆校区,以及新北市林口区仁爱路上的林口校区,总面积为54.36公顷,除林口校区32公顷外,臺北校区达22.36公顷,其中位在和平东路与金山南路口的大操场,被视为台北市蛋黄区中的蛋黄,价值不斐,在目前「大学法」修正通过后,使得校长的权限大为增加,对于校务推动,可以更宽阔,因此,校长的魄力、视野、效能,都扮演关键角色。

元月30日放完年假,迫不及待走一趟台师大校区,一探披着神秘面纱与争议传闻的「台师大美术馆」。

大门依旧对外深锁,担任师大美术馆筹备处主任的赵惠玲、副主任苏瑶华,依约等在现场,领着我逐层参观,成为该美术馆「营运启动元年」的早鸟,心驰神往、心向往之。

原先定位与取名为「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的建筑体,果真是非常不定型的设计体,张狂舞爪,站在美术馆外,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到全部,让人啧啧称奇。

不只是美术馆建筑外型奇特,连内部空间,也完全呈现不规则,目前墙面、地板都已处理过,色调淡雅清亮,为了迎接未来展览需要,增加了轻型隔板,但保留相当大的弹性。

楼层间不等面积的户外阳台,也作了简单的美化,广植细竹,在午后冬阳照射下,拉长了长长影子,添增不少诗意。

根据筹备处的资料,「师大美术馆」内部的地面楼层,共1530坪,包括地面7个楼层,以及地下两个楼层:

1到4楼,作为展览空间,有985坪,约占全栋建筑可用空间的64%,未来以展览为主,锁定对象,以跨领域、诠释、参与等当代策展作法,为典藏发展新的沟通取径,生产新的文化意涵,触及新的社群与观眾。至于规划展览类型有典藏交流展、特展、奖项展、合作展与申请展。

5到6楼,作为艺术行政空间,有360坪,约占24%。筹备处希望未来每位师大学生,都能在美术馆,上过一门课,以亲临典藏或艺术作品方式,开展独特的艺术与跨学科体悟,并于公共空间,提供多处让师生可自主学习与讨论的场所。目的除了增加美术馆全面营运后的实质效益,也期盼每位师大人,从参与、沈浸过该美术馆,各个都能留下美丽回忆,增加与学校的情感及向心力。

7楼,作为多功能空间,为185坪,约占12%,将举办各式论坛、讲座与工作坊。

赵惠玲表示,目前除了积极进行内装工作,也针对美术馆内的文创商品、轻食区,陆续对外招商,麻雀虽小、五臟俱全的理念,成为目标,期待逐一在筹备处的推动下,希望今(2023)年成为「台师大美术馆营运启动元年」的计划,得以落实。

前人筑大梦惊鸿一瞥 提前剪彩开幕成话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话说当年,急切想打造「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的始末。

如果说,「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兴建的大功臣,可说是拜了前任校长张国恩全力支持并参与设计过程,总务长许和捷耳提面命,与年轻建筑师陈圣中,共同合作执行,让打造新时代美术馆的大梦起飞。

当时张国恩说,师大美术系发展的歷史,几乎等同一部臺湾美术史,师大美术系是臺湾美术的发源地,歷年校友留给学校的画作,歷届美术系校友毕业留校作品近3千幅,价值连城,却苦无妥善的典藏和展览空间,许多老校友期盼校园能有一栋代表性美术馆,因此校方经校务发展委员会,以及校务基金管理委员会议等程序通过,决定兴建「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

因此张国恩校长自2012年开始发想、规划,每年从自筹的校务基金省下经费,以期兴建该校专属美术馆,作为校方完善的存放及展示空间,使「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对臺湾艺术发展,能持续引领潮流。

许和捷也曾补充表示,师大校内仅有一个画廊(指师大路1号德群画廊)可供展出,近3千幅美术系校友毕业留校作品,大多无法展出,未来「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落成后,每年会有4个展期,学期间展出大师画作,以及国内艺术家作品,而寒暑假则邀请国外大学来师大展出。

尤其,在当时的如意算盘下,「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应该在2018年就可完工、全面启用,即能如愿展出该校收藏的大师画作。

臺师大成立于1922年,百年老学府内,期待创新翻转的声音,不绝于耳,师大师生与校友们希望以揑塑艺术雕塑品般的心情,去思考师大美术馆的未来造型,以呼应当代多变的美学时代。

尤其时序步入21世纪,人类迈入一个不确定性、流动性、多元性的变动时代,是当代知识经济、数位环境与资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师大自然要跟上大时代的洪流与趋势,因此张国恩带领的团队认为,既然有机会兴建崭新的台师大美术馆,就应当与时俱进,作出同步回应。

当时张国恩校长公开指挥该建筑,必须备「大师匯集、学术定位、国际知名、臺湾地标」等四大特色,他希望「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不仅可以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参与展览,并强调该空具备美术研究,及教育的学术定位与功能,未来可与国外的哈佛、剑桥或牛津等知名大学美术馆合作,让「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臺湾的知名建筑地标与艺术地标。

张国恩校长曾多次透露,刚开始「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的设计,非常保守,后来在他要求下,才变得更前卫。但也因为追求前衞,使用的建材是钛钢板,每面墙都用不同的三角形来呈现,几乎都无法重复使用,所以设计及兴建时,十分困难,在在考验着甲乙双方的耐心与决心。

建筑师陈圣中也说,美术馆外墙共有100多个不同的三角形,「甚至连梁柱都是歪斜的」,但在大家的努力下,「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才能在2018年落成。

于是,2011年开始启动兴建设计,于2015年动土,2018年建筑外型完工。因为张国恩校长卸任在即,2018年2月22日,即广邀社会贤达与校友,以敲锣的象徵方式,宣告该建筑的落成,尤其十位重要人士排排站,举办联合剪彩大典,浩浩荡荡宣布「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的落成 ,宣布成为艺术建筑的崭新地标。

当天,担任剪彩嘉宾的人士中,除了张国恩、吴正己前后任校长,全国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王金平、全国校友总会理事长许胜雄、中国钢铁结构公司董事长陈海平、联钢营造工程公司董事长陈瑞腾、大博钢铁公司总经理李宇仓、台师艺术学院院长林俊良、总务长许和捷、建筑师陈圣中等,气氛热络,庄严隆重。

在开幕典礼上,出席贵宾们,也无视现场犹有未完成工程,不约而同跟随礼讚「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落成的划时代意涵。

全国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王金平表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艺术师大师,几乎都来自师大美术系,不论国画或西画,都执掌臺湾美术界牛耳,他很乐见该栋美术馆落成,彰显师大在美术领域的地位,以及未来传承的重要性,期望能连结世界各国美术馆与互动,提升臺湾艺术的水准,意义重大。

总务长许和捷更强调,「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不仅成为国际性地标,相信也能够提高师大在世界大学的地位,对臺湾的大学及艺术界,更是重要里程碑。

吴正己校长当天也说,国外知名大学几乎都有美术馆或博物馆,师大在张国恩校长带领下,终于也有自己的美术馆空间,让最好的艺术品,能获得最好的典藏,可喜可贺。

果然,「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像真的完工启用一样,成为巷弄中的惊鸿一瞥。宾主尽欢,大家口径一致,讚扬「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不只是建筑,是隐身在臺北巷弄中的艺术精品。

因为形同艺术品,所以有了艺术品内在的火热特质,正如艺术大师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雕塑作品《沈思者》,隐身在幽静的都市丛林中,俯首沈思,醖酿新局。

受到当天落成典礼影响,各界寄予祝福,期望能营造台师大新的人文艺术环境,活化校园周边与开放式的社区连结,既有校园活动,以及社区生活,沿街成开放式的广场,结合街道家具、公共艺术、艺术展演,让居民生活融入艺术,创造优质环境。

尤其配合开幕活动,也展开各项配套措施,例如,师大美术馆的VI识别设计,由师大设计学系系主任刘建成教授执行设计,并特别邀请师大美术系名誉教授、也是国家文艺奖得主郑善禧为美术馆题字,在操作概念上,即标示着世代的融合,传统与现代兼蓄的意义。

标志设计上,以美术馆独特的建筑形体作出发,一方面以不对称的三角形几何图案,来展现美术馆在观念、思想上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採以虚实相映的巧妙设计布局,让2D平面图案,形塑出3D式结构形体,其所构成的表现空间,也反映出美术馆在讯息整合与传播的开放性,同时也暗喻着美术馆在空间运用上的灵活性。至于标准字郑善禧以兼有楷、隶体势的漆书体来书写,在厚重间隐涵着儒雅,在雄浑里流溢着豁达,以气势苍劲的书法字体勾勒出东方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辉煌歷史,同时蕴涵着动态的韵律性,象徵着美术馆在传承、创新臺湾在地文化上,同时穿越国界、跨越语文,与全球共通与接轨,开展更多的交流。

代表色彩则延续书法墨色为基底,辅以深咖啡色带出美术馆的恢弘气度、沈稳风范与师大绵延积累的人文素养。

当时来宾彷佛都沈醉在「文化能使一个城市变伟大」的幻影中,彷佛陷入一种近似催眠状态。大家相信「臺师大美术馆与多功能活动中心」是全球大学校园中,第一座以一百多个完全不同的三角块面,构成建筑外观,同时藉以呼应多变时代的美术馆,藏身在臺北市青田街巷弄内,必将成为让臺湾骄傲的建筑地标、艺术地标,典藏世界及臺湾国宝级大师作品,对臺湾的大学及艺术界,都是重要里程碑。

当天热闹活动,透过影音录制,留下《师大简介 and 美术馆建造纪录》,并且热力四射,把成就分享各界。

然而,6年后的2023年,同样是2月天,整栋建筑物还是对外大门深锁,就算扣除3年的疫情,还是不可思议,拥有百年校史的台师大,是否为社会作了不踏实的示范,令人玩味不已。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师大美术馆 #美术馆 #师大 #多功能活动中心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