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龙井区农会9日上午举办高粱扫帚编织活动,邀请在地耆老张瑞郧传授传统技艺,带领民眾将採收的高粱花穗透过巧手化为扫帚,并取材渔网尼龙绳、雨伞骨架等废弃物再利用,推广传统技艺同时也传递资源再生观念。
龙井区农会总干事林裕议说,龙井农会配合农委会稻作4选3政策,鼓励农民转作休耕,推广高粱种植。除了作物种植方面,农会也在传统技术方面推广,此次聘请在地老师傅张老先生传授家政班学生,利用高粱制作手工扫帚,报名相当踊跃,民眾也卖力投入,可以从中体会早期农民的辛苦,是相当难得的经验。
龙井区农会绿色照顾站老师刘淑芬指出,龙井这次二期休耕有种植稻作小麦等,当时就想到制作手工扫帚的技术没有人传承,于是找到老师教授高粱扫把的制作;她说,这样的技艺没有人教,就会形成断层,同时要有人学,才会流传下去,因此这次的课程相当有意义。
刘淑芬也说明,高粱要制作成扫帚,收成时要先进行脱水,再一束束綑绑起来,最终才能綑成大扫帚。由于老师住在丽水,丽水有许多渔港,因此制做扫帚的尼龙绳是老师取自身边日常的素材,将废弃渔网再利用,而制做过程中用到的器具「针」也是使用雨伞骨架磨成,透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让资源再生。
今日高粱扫帚编织活动,现场民眾都相当投入,参与民眾练先生说,这次活动他是带儿子一同参与,发现原来生活中看似杂草的东西,经过老师的教导和巧手,就可以做成扫帚或是日常生活用品,很有意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