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陈沛兴表示,有65%的肺癌病人确诊时已是晚期,建议民眾预防胜于治疗,针对有家族病史或是有吸菸习惯的高风险族群,应及早筛检、接受治疗。(新竹台大分院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医师陈沛兴表示,有65%的肺癌病人确诊时已是晚期,建议民眾预防胜于治疗,针对有家族病史或是有吸菸习惯的高风险族群,应及早筛检、接受治疗。(新竹台大分院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1名孙姓妇人50岁时被诊断出罹患肺癌第4期,孙妇忧心问医师「肺癌扩散成这样,我还可以活多久?」医师指出,若以传统治疗恐怕不超过1年,但现在技术日新月异,有愈来愈多肺癌标靶药物及治疗方法,医师可为病人制定合适的治疗计画,让肺癌晚期不再等于末期。

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外科医师陈沛兴指出,孙妇被诊断出肺癌第4期时,当时她右侧肺部表面广泛性布满肺肿瘤,传统治疗无法开刀只用化疗,稳定期仅6个月,通常无法顺利活超过1年。

过去肺癌晚期只能化疗无法手术,即使有标靶药物,也只能稳定控制1年左右,无可避免会出现抗药性。然而癌症越晚期,肿瘤相对大、周边组织受损更严重,需手术切除的部分也愈多,即使切除了原发部位的肿瘤,也容易復发,对病人身体负担相当大。

陈沛兴指出,幸好随技术进步,肺癌大多可用微创胸腔镜手术完成,伤口疼痛减少、恢復加速、住院天数缩短,开胸手术已渐渐被胸腔镜手术取代,经评估大多数病人皆可以单孔微创胸腔镜取代三孔或是双孔手术,病人恢復得更快,副作用更少。除了直接切除,也可利用冷冻治疗来破坏肿瘤,对周边正常组织的伤害较小,可作为肿瘤切除手术或麻醉风险高病人的替代选择。

陈沛兴也说明,案例中的孙妇切片后发现,可使用第2代标靶药物治疗,服用3个月后发现大部分肿瘤几乎消失,只剩下一小块仍有肿瘤,服用6个月后,肿瘤大小与分布范围缩小到可开刀,且对病人身体负担也较小,便安排手术。

开刀后,孙妇持续服用第2代标靶药物近4年,病况控制稳定。直至4年后,肺部又出现新的进肿瘤突变,立即将标靶药物由2代改为3代继续服用,原本恶化的区域又再度地获得控制,且标靶药物的副作用相较化疗来的低,目前已稳定控制7年有余。

陈沛兴说,晚期肺癌,应积极与医师讨论合适治疗计画,以延长寿命且兼顾生活品质为目标,手术最重要的是先求不伤身,再求效果,尽可能切除肿瘤,但不造成身体过大的副作用,用控制的概念取代治癒,让风险与治疗效果达到平衡。

陈沛兴强调,有65%的肺癌病人确诊时已是晚期,建议民眾预防胜于治疗,针对有家族病史或是有吸菸习惯的高风险族群,应及早筛检、接受治疗。他也建议,肺癌治疗方针多元,且第一线的标靶用药的选择会影响整体治疗成效,应与医师充分讨论,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新竹市 #新竹 #台大胸腔外科 #肺癌 #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