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博鼇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25日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经济重构中的财富管理态势」分享养老金政策体制看法与建议。对于未来大陆政府或国家统筹安排的养老金大概有多少?是否还有缺口?缺口能否通过个人积累加以解决?强调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机会,以后再选择会更难。
「中国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人口多,同时养老金面不断扩大。总体来讲,由于老龄化,养老金资金池很容易有缺口。这种情况下,国家统筹安排的养老金是保基本,不会太高,或者说比较大的缺口会较大程度依靠个人养老金加以补充。」周小川称,未来大陆国家统筹养老金的水准是比较基本的,需要个人帐户养老金加以支持配合,才能使养老保障达到更满意的水准。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财务保障(LSF)的概念测算,周小川认为,在不同的平均预期寿命条件下,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准约占退休前收入的70%、80%。
「现在给未来退休者的测算条件,跟公眾的沟通,我们做的还是不够;我们讨论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周小川表示,现有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太大比重在不交个人所得税的范畴内。同时,容易忽略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画中个人和企业是混合缴纳的这个激励机制。要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需要考虑群体差异、代际差异,还有人的非理性。
「考虑到现实和理性假设之间的差距,更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要避免简单的单一化、要算总账。」周小川表示,如何让退休人群形成合理预期,从而对退休做出合理计画,还要和整个改革转轨结合在一起研究。
对此他提出五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不迴避难题。
第二,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
第三,要注意治本,至少治标治本相结合。
第四,养老金的研究任务和挑战巨大。中国人口多、有着几乎是世界上最凸出的老龄化趋势,再加上转轨,养老金缺口更大一些。
第五,中国的养老金预筹资金,总数有好几兆人民币,但国际上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占GDP的50%-100%,有的国家占比超过100%;中国这个比例较低,约在10%以下。
周小川表示,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太好,未来挑战大,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客观研究,更好地应对老龄化、体制转轨和未来养老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品质发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