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违章工厂问题存在多年,今年3月20日为申请纳管的未登记工厂缴交「工厂改善计画」最后期限,未如期递交工厂改善计画者,将面临断水断电处分。但环团表示,许多在纳管审核阶段的工厂根本不符合纳管资格,地方政府应严审未登工厂纳管资格,并立即准驳不符纳管的案件,否则都是「玩假的」。
今年3月20日为2016年5月20日前兴建之农地违章工厂申请纳管的最后期限。据《工辅法》规定,3月20日后未申请纳管工厂将面临断水断电,成功申请的纳管工厂将透过辅导正式转合法。
地球公民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等今(14)日联合举办记者会,地球公民基金会研究专员赖沛莲表示,「纳管」不是向政府举手喊声就可以就地合法,业者需附上工厂现况照片、地籍图誊本、工厂2016年5月19日以前的航照图,以及从事加工制造等相关文件,以示此工厂是在2016年5月19号前就存在的既有工厂、从事低污染制造、也没有位处不宜设立工厂区域,并缴交纳管辅导金。
赖沛莲说,经地方政府审核后还是至少揪出22件不符合纳管资格却申请纳管,如果地方政府有确实核对并勾稽府内录案列管的违章工厂,还会发生今天的纳管乱象?呼吁地方政府栓紧螺丝,确实审核3万多间未登工厂纳管资格。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研究员陈震远表示,根据绿盟过去监督中高污染工厂经验,金属相关制造业的农地工厂,即便在环保署公开资料中登载排放多种有毒物质,甚至被环保机关认定为如金属表面处理等中高污染业别,却往往被工业主管机关认定为金属制品制造业中其他的低污染业别,经济部、环保署与农委会等应针对污染源与污染状况资料,加严对中高污染工厂的审查。
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主任吴慧君表示,不符资格却申请纳管的样态相当多,例如有不属于工厂范畴的百货批发业,有改建、扩建后申请纳管并已取得特登,也有申请纳管后又不断出租给不同业者使用的情况,政府应将已申请纳管的农地工厂,透过地理资讯系统分析比对出新增建工厂,并依法执行断水断电及拆除,造假试图矇混过关的业者也应重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