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科技大学原住民族教育发展处接受原民会委托,执行泰雅族传统竹构建筑修復人才培育计画,与4所原住民族实验小学包括新竹县五峰乡桃山国小、尖石乡嘉兴国小、苗栗县泰安乡象鼻国小及台中市和平区博屋玛国小合作,完成40小时传统竹构建造人才专业训练研习课程,22日举行成果纪录发表暨座谈会,公开展示计画执行成果。
执行计画的明新科大原住民族教育发展处处长林杏表示,计画目的在培育泰雅族传统竹构建筑的专业人才,并建构泰雅族传统竹构建筑相关知识。40个小时的研习课程中,包含了美学与建构虚拟实境、低碳建筑、在地文化连结、传统工法、永续建筑、生态环境保育、竹构运用、AR/VR实作课程、传统建筑手绘图训练、成本分析及工程排程管理安全计画,另外还加上50小时的专业实务训练。
此次有33名学员完成训练课程,成为能实作搭建传统竹构建筑的种子人员。除了结训证书,也分别颁给泰雅族传统薪传级建筑师、泰雅族传统建筑师,及泰雅族传统建筑发展推手等奖项。
计画成果展从即日起到31日,在明新科大校内艺文中心免费展出。展示修復竹构建筑的过程与保存成果。林杏表示,计画结合数位科技,以3D建模、AR、VR、360环景、MR等,建构出沉浸式的虚拟原民环境,将泰雅族的竹构建筑数位影像化,透过科技来接触、感受竹构建筑的技术之巧与文化之美。除了竹构建筑,还有结合AR科技呈现传统泰雅纹面艺术、口簧琴技艺、织布的泰雅文化展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