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车产业蓬勃发展,各类绿能运具接续问世,电动滑板车有望成为新主流。但台湾受限于法规,仅能在特定公园、校园使用,未来能否骑上街头?值得观察。
下课钟声响起,清大三年级的黄同学快步走出教室,准备抢租校园内共享电动滑板车。在过去,她从教室走回女生宿舍需20分钟路程,但用滑板车能让她省下3∕4的时间。这项新设施也在校园中大受好评,还被戏称为「买饭神器」。
继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之后,电动滑板车有望成为新一波主流。根据数据网站Statista的分析,2020年,全球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量已超过360万辆,预计2025年可再增长将近四倍。
骑上街头?台湾意见两极
谈到电动滑板车的前景,电动滑板车SOMO CLUB营运负责人林盈君给出肯定的答案;在台湾,电动滑板车仍受法规限制,但整个市场早已蓄势待发,现阶段已有十家厂牌进驻,每年销售量接近万台。
去年4月,立法院通过《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修正案,将「个人行动器具」纳管,进一步使用规范则放权给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但目前为止,尚未有县市敢跨出第一步。目前,电动滑板车仅能在特定公园、私人场域、校园内使用,一旦骑上街头,就可能挨罚3600元。
电动滑板车不能上街头,却活跃于各大学校园中。共享滑板车oloo目前已进驻清大、交大、中央与东海,后续还有东华、中兴等学校,都在积极洽谈中。
oloo共同创办人张胜丰指出,电动滑板车轻巧、机动性又高,他们在各大校园建置了300多台车,每台车每日都有超过十次以上租借量,成为校园最火热的代步工具。为了保障安全,他们还将滑板车限速在15公里以下,并透过GPS设置电子围篱,只要滑出校园,即降速至0。
然而,电动滑板车能否正式上路?在台湾社会引发正反争论。反对者认为台湾地狭人稠,若再导入电动滑板车,恐使交通更加凌乱。
但支持者认为,电动滑板车轻巧又便利,除了美国、德国、巴黎,邻近的日韩也都规划成共享运具,整体趋势已不可挡,既然政府致力达成2050净零排放目标,就不该扼杀绿能运具的发展。
拥有五家店面的城市人电动车负责人廖明辉认为,虽然尚未松绑,但政府早已给电动滑板车「个人行动器具」的名称,从过往「电动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上路的经验来看,距离开放已不远。
林盈君则分析,电动滑板车约五年前开始在欧洲盛行,一开始也是从校园萌芽,台湾也可从「小区域共享」模式做起。
她指出,最多的案例就是在大型社区内,管委会提供给住户使用,方便短距离移动至邮局、超商等。
管理成本胜过共享单车
跟目前的微笑单车相比,电动滑板车不但更便利,管理也更智慧。林盈君指出,滑板车上头有建置GPS定位,不但能追踪车辆,还可以远端进行遥控,若正值下班尖峰时刻车流量太大,可让电动车速度下降,每个城市还可因地制宜,依照道路面积来调整速度。
此外,电动滑板车还可透过脚踏垫感测器,感应力量变化,用断电方式来防止违规双载。成本部分,林盈君分析,滑板车不像微笑单车定点收车,只需用GPS搜寻,然后派货车出去,就一次可收回。
「有YouBike的地方,就没有理由不用滑板车,」张胜丰说,这几年,oloo在校园的总租借次数超过40万次,但仅发生一次意外,事故率应该远低其他交通工具。
「会出事故是人的问题?还是运具的问题?」谈到滑板车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廖明辉不解,与其担心事故增加,政府应该要培养用路人更好的驾驶观念。
台湾自行车产业享誉全球,电动滑板车除了有望成为新的运具,也有机会成为另一项优势产业。
「台湾的技术一定可以做到这件事,」张胜丰认为,如果走经济实惠、大量生产的路线,或许比不上对岸,但可以学习捷安特走精致化路线抢攻全球市场。林盈君则补充,台湾软、硬体实力都强,只要有好的整合模式,一定大有可为。
现阶段,包括鸿海、微星、宏碁等大厂,都有涉猎电动滑板车领域;廖明辉认为,这些大厂仍观望,但法规一开放,相信会投入更多资金与技术,重点还是政府要明订生产规格,让大家有一个依循。
从扫地机器人、Uber到空拍机,台湾面对新科技,第一时间往往採取最保守的应对。这次轮到电动滑板车强势叩关,或许社会可以用更开放态度,来因应趋势。
本文作者:陈思豪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4月号442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