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炎热,今(17日)高雄地区更飙出37度高温,医师提醒,民眾应多注意身体产生的变化,例如是否有「脚踝局部水肿」、热红疹,以免恶化至死亡率最高达8成的热中暑,若发现周遭有人已经体温高于39.5度、尿量减少,要给予冰的电解质溶液,千万不要给予纯水。
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在其脸书粉专表示,民眾最熟悉的是致死率高的「热中暑」,但未热中暑前人体早已陆续受到热伤害,会先经过热伤害、热衰竭,最后热中暑,中间有4大前兆,包括热水肿、热红疹、热痉挛、热晕厥,这些都是身体提早发出高温警报。
针对热水肿,他表示,高温下人体血管会扩张,以将热量散发至体外,使得血液积聚在脚踝中,形成「脚踝的局部水肿」。若即使出汗也无法充分散热,皮肤会出现小红点,即为热红疹。因大量流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会出现肌肉痉挛。若持续流汗会导致低血压,血液暂时无法流向大脑引发晕眩。
黄轩提醒,当人体核心温度超过37℃,晕厥程度更严重,大部分人只感觉到越来越疲劳,但这是最大的危险;之后,噁心可能引发呕吐、腹泻;肌肉痉挛更加频繁,同时心悸、手脚发麻。
若达到死亡率最高8成的热中暑时,人会出现昏迷、抽搐、谵妄等症状,他提醒,由于核心温度已高达40度,若尿量减少,旁人这时要给冰的电解质溶液,千万不要给予纯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