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海滩上清晨两点多就聚集大批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在天亮后仍持续在海滩上张网。(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在天亮后仍持续在海滩上张网。(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必须跟大浪搏斗。(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必须跟大浪搏斗。(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必须跟大浪搏斗。(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必须跟大浪搏斗。(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所站位置会影响捕获量及后续鱼苗处理,靠岸边浪小,但入网石子多。(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在海滩上张网捕鱼所站位置会影响捕获量及后续鱼苗处理,靠岸边浪小,但入网石子多。(黄子明摄)
三角网是捕捉红头魩仔的基本工具,网子由孔目较小的果蝇网制成,每支改装费用大约2000元,但骨架需由捕鱼苗人自行提供。(黄子明摄)
三角网是捕捉红头魩仔的基本工具,网子由孔目较小的果蝇网制成,每支改装费用大约2000元,但骨架需由捕鱼苗人自行提供。(黄子明摄)
红头魩仔无趋光性,捕鱼苗人通常在下网时才会照射海面,避免强光惊吓仔鱼。(黄子明摄)
红头魩仔无趋光性,捕鱼苗人通常在下网时才会照射海面,避免强光惊吓仔鱼。(黄子明摄)
红头魩仔上网后,捕鱼苗人用小碗捞起仔鱼。(黄子明摄)
红头魩仔上网后,捕鱼苗人用小碗捞起仔鱼。(黄子明摄)
红头魩鱼体呈现透明状,略带有淡红色。(黄子明摄)
红头魩鱼体呈现透明状,略带有淡红色。(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边抓边查看鱼笼中的仔鱼数量。(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边抓边查看鱼笼中的仔鱼数量。(黄子明摄)
资深捕鱼苗人凌晨在花莲溪口捞红金,身手非常矫健。(黄子明摄)
资深捕鱼苗人凌晨在花莲溪口捞红金,身手非常矫健。(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因地形开阔,加上交通便利,每年都吸引许多捕鱼苗人捞红金。(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因地形开阔,加上交通便利,每年都吸引许多捕鱼苗人捞红金。(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通常都在早上天亮后约6、7点就准备收工了。(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通常都在早上天亮后约6、7点就准备收工了。(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捞红金的捕鱼苗人通常聚集在溪口北岸海滨。(黄子明摄)
花莲溪口紧邻太平洋,捞红金的捕鱼苗人通常聚集在溪口北岸海滨。(黄子明摄)
到花莲溪口捞红金的捕鱼苗人通常都有一、二十年以上经验。(黄子明摄)
到花莲溪口捞红金的捕鱼苗人通常都有一、二十年以上经验。(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结束捕捞后立即整理捞起的仔鱼。(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结束捕捞后立即整理捞起的仔鱼。(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自备冰盐水整理捞起的仔鱼,让鱼体保鲜之外也呈现美丽的淡红色。(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自备冰盐水整理捞起的仔鱼,让鱼体保鲜之外也呈现美丽的淡红色。(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捞起的仔鱼经常会掺杂许多小石子,必须仔细清除。(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捞起的仔鱼经常会掺杂许多小石子,必须仔细清除。(黄子明摄)
部分红头魩鱼体呈透明黑色,身上斑纹明显,这些是属于已洄游淡水河川再被冲回海里,因卖相较差,通常会被另外挑出。(黄子明摄)
部分红头魩鱼体呈透明黑色,身上斑纹明显,这些是属于已洄游淡水河川再被冲回海里,因卖相较差,通常会被另外挑出。(黄子明摄)
宜兰南澳神秘沙滩海边也有许多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他们通常习惯聚集在一起面对海岸方向作业。(黄子明摄)
宜兰南澳神秘沙滩海边也有许多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他们通常习惯聚集在一起面对海岸方向作业。(黄子明摄)
宜兰南澳神秘沙滩海边也有许多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有人全家出动到场协助处理仔鱼。(黄子明摄)
宜兰南澳神秘沙滩海边也有许多捕捉红头魩仔的民眾,有人全家出动到场协助处理仔鱼。(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作业结束后立即忙着整理渔具。(黄子明摄)
捕鱼苗人作业结束后立即忙着整理渔具。(黄子明摄)
太鲁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当年兴建布拉旦部落入口处桥梁时,特地在桥头装置日本秃头鲨的浮雕。(黄子明摄)
太鲁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当年兴建布拉旦部落入口处桥梁时,特地在桥头装置日本秃头鲨的浮雕。(黄子明摄)
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河水非常清澈,许多日本秃头鲨栖息其中,鱼体上的条纹特徵很容易辨识。(黄子明摄)
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河水非常清澈,许多日本秃头鲨栖息其中,鱼体上的条纹特徵很容易辨识。(黄子明摄)
因旱象延续,花莲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下游河段完全乾涸,若持续不雨,可能影响日本秃头鲨仔鱼洄游。(黄子明摄)
因旱象延续,花莲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下游河段完全乾涸,若持续不雨,可能影响日本秃头鲨仔鱼洄游。(黄子明摄)
因旱象延续,花莲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下游河段完全断流,靠近部落河段仍有少量水流,原住民学童在一处水潭玩跳水。(黄子明摄)
因旱象延续,花莲布拉旦部落所在的三栈溪下游河段完全断流,靠近部落河段仍有少量水流,原住民学童在一处水潭玩跳水。(黄子明摄)
捕鱼苗少年背着三角网准备收工回家。(黄子明摄)
捕鱼苗少年背着三角网准备收工回家。(黄子明摄)

每年3 月到 6 月台湾东部许多河川出海口附近海滩,总有一大批人自清晨 2 、 3点就拿着三角网开始捕捉鱼苗,由于作业方式类似,许多人误以为他们在捉鳗鱼苗,但其实是在捕捉淡水的「红头魩仔」,因体色呈透明淡红色,且市场价格颇高,盘商收购价每斤现达500至600元,堪称是来自大自然赏赐的「红金」。

这些捕鱼苗人身穿沼泽衣,手执三角网,头戴照明灯,等待海浪衝上滩头,立即顺势将网具插入海中,红头魩仔就会挂在网上,捕鱼苗人拿着一只小碗将魩仔鱼捞起放入腰际的鱼笼中,收工后,随即用水桶将红头魩仔与石头杂物分离,讲究一点的人,还准备冰盐水,这样红头魩仔会呈现更为明显的淡红色,卖相更佳常态上,今年每人每天可以捕获1至2 斤,但花莲溪口一位捕鱼苗人说他曾一天捕获近 60 斤,数量相当惊人,但获利背后其实潜藏极大作业风险,曾有捕鱼苗人遭大浪卷走罹难。

由于无法大量人工繁殖,捕捉红头魩仔与鳗苗虽然主要都靠人力手执网具作业但捕鱼苗人也会运用围网、手罟、定置网等网具捕捉,不过除了季节不同,所面对两种鱼苗也有不同习性,鳗苗具有趋光性,但会避强光、趋弱光,大潮时比小潮时鳗苗多;红头魩仔则是不具趋光性,喜爱小潮,下雨或海水混浊鱼多,捕鱼苗人表示,他们在插网前会刻意抬高头灯角度,避免照射海面,待插网时再压低头灯角度来照明。

「红头魩仔」是俗称日本秃头鲨、和尚鱼(学名:日本瓢鳍鰕虎 Sicyopterus japonicus )的幼苗, 为鰕虎亚目鰕虎科下的其中一种, 分布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东岸为主)、中国大陆(福建沿海)至菲律宾都曾有纪录,台湾东部河川从北至南、直到垦丁半岛的河川出海口都有日本秃头鲨分布, 是典型河海洄游鱼种,成鱼体长可达15 公分,魩仔约4公分 其生命循环为成鱼在河川中下游产卵,孵化后,仔鱼沿河流漂流入海, 经两三个月具有溯游能力后,再洄游河川中栖息成长,以水中附生石头上的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杂物为食 其仔鱼因而被归类为淡水魩仔鱼;台湾的「红头魩仔」主要以日本瓢鳍鰕虎与宽颊瓢鳍鰕虎( Sicyopterus macrostetholepis )仔鱼为主。

据在花莲溪出海口捕红头魩仔的陈姓民眾表示,一只成鱼一次可产 5、 6万个卵,曾经营溯溪活动的他,在花莲三栈溪上游的黄金峡谷见过溪流中满布日本秃头鲨,体长几乎都达10几公分,「有的还长鬍子咧 」 居住在花莲布拉旦部落 (三栈部落)的83岁太鲁阁族长者林喜文表示,当年太鲁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封溪护鱼,让三栈溪鱼类生态丰富多元,日本秃头鲨非常多,在建设部落入口处桥梁时,特地在桥头装置日本秃头鲨的浮雕,成为部落的特色。

日本秃头鲨阿美族语称为称为Vulau,意为「月亮的孙子」,布拉旦部落居民依其栖息习性叫牠「吸壁鱼」,其腹鳍长在胸部成吸盘状,可吸附石头或岩壁,能够在喘在喘急的河流中逆流迴游,完成生命循环,虽然目前族群数量尚称稳定,但随着商业交易需求扩大,加上近年气候异常,乾旱导致河川断流,像目前三栈溪下游河段几乎完全乾涸,可能衝击日本秃头鲨洄游行为,目前仅台东县政府有施行为期两个月的禁渔期,让其生态得以喘息,如何做好保育让资源永续利用,渔业署与民眾都应深思。

#鱼苗 #秃头 #河川 #日本 #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