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郭先生是糖尿病患者,工作因素常需搬运货物导致肌肉酸痛,平时除服用止痛药外,也会定期至中医科针灸治疗,近期常感疲劳且精神不济,就诊发现竟是肾功能下降,除转介肾臟科持续治疗外,也搭配服用中药养护肾臟,显着降低死亡风险。

卫福部台中医院中医科医师郑惟仁说明,「慢性肾臟病」是指肾臟因为特定疾病导致肾功能长期(超过3个月以上)衰退,常见原因包括糖尿病(占30至50%)、高血压、肾丝球肾炎、囊性肾病变、血管炎等;治疗上多半会选用补气、化瘀、理气、利湿作用的药材,藉由抗氧化、抗发炎、抑制纤维化、减少血小板凝集、调节肾丝球动脉等复合机转来达到保护肾臟的效果,通常疗程为3个月,并按时抽血检查,追踪后续肾臟功能的变化。

郑惟仁指出,过去曾发生中药含「马兜铃酸」事件,导致民眾对长期服用中药持观望态度,但近年医学界长期且大规模分析台湾健保资料库后发现,慢性肾臟病患者若能配合服用中药,比起没有服用中药的族群来说,不仅能够显着延缓需要洗肾的时机,甚至发现后续的死亡风险也显着降低。

郑惟仁呼吁民眾,多加留意慢性肾臟病的早期警讯,并记住「泡、水、高、贫、倦」口诀,即小便出现「泡」泡尿、顏面或足踝「水」肿、「高」血压、慢性「贫」血、不明原因疲「倦」等5大症状,若能多加留意不明显的警讯,提早就医治疗,才不会使肾功能在不知不觉中恶化。

郑惟仁也提醒民眾勿轻信偏方,寻求正规医疗、遵循医嘱、严格控制血糖与高血压等,都是非常重要预防保健方式;健保局在2021年推行「全民健康保险中医慢性肾臟病门诊加强照护计画」,推广中西医共同合作治疗延缓肾病病患恶化,并提升病患生活品质,有需要的民眾可至中医门诊进一步谘询。

#台中医院 #郑惟仁 #肾臟 #糖尿病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