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锋面南下,为久旱不雨的台湾各地水库带来不少进帐,但南部地区旱象依旧,许多县市灌溉及民生用水拉警报,甚至採取局部减量供水或关闭泳池等措施,农民也担心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屏东太武山下的来义乡尽管流经乡内的林边溪已完全乾涸,但当地已启用逾百年的二峰圳,仍然提供来自地下伏流水源源不断,让当地农民免于缺水之苦,甚至还能奢侈地让民眾享受戏水之乐。
1914年来台任职于台湾糖业株式会社(台糖前身)的日本技师鸟居信平,受命为当时屏东万隆农场蔗田兴建水利灌溉设施,从探勘水文到兴建二峰圳启用,前后歷时7年,1923年完工迄今取水不曾中断,仅2017年廊道受疏浚工程车出入重压毁损,造成停水情况,但屏东县政府立即整修恢復功能。二峰圳建成后平均每天可供水10万公吨,不仅提供屏东平原灌溉与民生水源,当年参与修筑圳体工程的排湾族人,也因此得享源自南大武山(排湾族语Itamilimilingan或Milingan)神域之水,在这枯水期,目前林边溪河面全乾,但二峰圳侧向溢流堰支流亲水区,水位虽然略为下降,仍有近40公分深度,足够让民眾泡水消暑;一旁主河道水较深,供应当地新来义、古楼、丹林等部落农业与民生用水,甚至缺水的旧来义部落农民也下山载水灌溉作物,虽然仍有水可用,不过旱象仍为每位农民带来或多或少的困扰。
住在新来义部落的罗姓老农妇在林边溪旁河川地种植蔬菜、地瓜等作物,因为田里自动洒水系统没有动静,前往二峰圳主河道水管取水口查看,原来是水管破裂,于是以塑胶袋包覆用铁丝箍紧,但根本毫无作用,后来在现场找到一些废弃旧胶带才得以止住漏水,她一直感谢上帝,回到田里看到水又洒出,口中仍然念着感谢上帝;住在丹林村的李姓果农在芒果园套袋,边套袋部分边落果,她不禁抱怨,乾旱导致二峰圳主河道水位下降,让她无法直接引水,若用抽水又要花一笔电费,且纸袋一箱从2600涨到3000,套了若落果等于血本无归;住在旧部落的原住民老农因山上无水可用,只好开车下山到二峰圳运水上山,他自备抽水马达及水箱,虽然觉得麻烦,但总比没水好。
目前屏东平原地区很多农业灌溉用水,旱季主要还是依赖抽取地下水,不过缺乏妥善管理,导致许多地区地层下陷;然而取用地下水资源的二峰圳,以及在来义乡与新埤乡交界的大潮洲人工补注湖,将洪水期林边溪水引入人工湖,利用当地砾石地质入渗效果佳的天然条件,让湖水渗入地下水层,估计每年可以补助地下水层达1.5亿吨,这项由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丁澈士2009年提出的构想,在2018年初步开发完成,可以为缺水的屏东地区提供「增源减洪」的效果。这两项工程都有取得出入平衡,永续利用的效果。
李白 《将进酒》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对于屏东许多受惠于二峰圳及地下水补注湖的农民而言,他们的救命之水却是地下来,当极端气候可能成为将来趋势,面对现有水库不断淤积而减少有效蓄水量,地下水的补注开发可能是台湾解渴的重要妙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