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歷经10年波折才于2022年启用,中途还有承包商倒闭,也由于工期延宕,经调解程序后北市府将再付2.34亿技术服务费用,不少议员25日出席教育委员会时讨论此议题,有议员表示,未经仲裁若有争议恐被告,也有议员建议做成专案报告,文化局表示,调解过程是法律程序,不用担心再衍生争议。
洪婉臻指出,北艺履约争议调解服务费高达4亿多,调解后剩2亿多,但这是过去留下的施工问题,对议员审预算来说是浪费公帑,打算如何处理,是否有必要白白花2亿元纳税钱在这部分。
简舒培则说,北艺解约事件,前朝决定用协议方式,跟过去公共工程有争议时处理程序不同,大多是仲裁后决定赔多少钱,这次却用协议方式决定赔2亿,后续若有争议可能会被告,因为没有判决确定。
吴世正则说,工程界有这争议很常见,通常要经过仲裁,仲裁结果对法院很有参考价值,市府单方面认为赔钱了事,但2亿不是小数字,不是客观决定,是否考虑重新仲裁,不希望错误政策延续。
许淑华建议,外界很关心北艺工程,2亿应该好好评估,倒闭厂商也不是故意,当时设计规画国际标部分,限制某品牌玻璃导致无法执行,此案应做成专案报告。
文化局长蔡诗萍表示,当时施工厂商倒闭,工期延长,设计监造厂商提出履约争议,要求4.88亿服务费用,经过调解程序后,由第三公正人计算合理金额,并依程序签报后同意调解金额为2亿多。
文化局会后表示,当时经7次调解会议决定调解价金,风险评估后决定支付2.34亿,调解过程是法律程序,不用担心再衍生争议,如果觉得调解金额不合理,双方不同意才会进入仲裁,议员要求专案报告也会再提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