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天文所创所元老之一的中研院院士、清华大学前校长徐遐生,23日在美国过世,清大25日指出,前校长徐遐生在美国辞世,消息传回清华校园,许多敬爱他的师生都深表震惊与不舍,副校长简祯富表示,将择期在校内举办追思纪念会,缅怀清华人都十分敬重的前校长。
清大指出,徐遐生于2002至2006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特别的是,他的父亲徐贤修也是清华校长,任期为1970至1975年,徐贤修与徐遐生父子双杰、清华传承的故事,是校史上一段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徐遐生是清大在台建校以来,继刘炯朗之后,第2位从国外礼聘的校长。校方指出,很多清华人都记得,成长于美国的徐前校长刚返台时,几乎无法以全中文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公文也需「翻译」,但乐与师生交流的他,很快就可用中文讲笑话。
徐遐生2006年卸任清大校长后,仍持续在清大讲学,与师生互动密切。他关心气候变迁、地球暖化的议题,投入环保能源研究。在疫情之前,他一直担任清华大学校务谘询委员直到2019年,对学校发展提出许多非常重要的建言。
徐遐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两所顶尖学府,之后任教于柏克莱加大,并曾任柏克莱天文系系主任及美国天文学会会长。他最为天文学界津津乐道的就是21岁即发表了一篇关于恒星形成的重磅论文,为天文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清大前校长贺陈弘曾说,徐遐生对清大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两个「大哉问」:为什么只用一张考卷来选学生?为什么要求学生一入学就要选系,而且4年中很难改变?
贺陈弘说,为了回答前校长提问,清大创立了繁星计画,针对一些位处学习资源较不足地区的学生,改用他们高中3年成绩来入学,这项清华新制后来也成为全国性的招生制度。
此外,清华也创立了院学士班,新生入学后不需选择科系,大二再分流;清华后来推行的跨领域双专长、客制化学程等都深受徐遐生的启发,他对清大及台湾高等教育的影响可说十分深远。
简祯富表示,徐遐生不仅治校一流,带领清华提升国际能见度,他个人的研究也十分杰出,曾荣获多项国际性的天文奖项与荣誉,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与美国哲学学会三院院士。
清大当年从美国礼聘徐遐生出任校长的消息传出后,即引起了学界的瞩目,两大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及《科学》还特别发出报导,文称徐返台治校将对台湾的大学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