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学甲区慈济宫每年农历3月11日举行的「学甲上白礁」祭典,至今已传承百年,是当地年度盛事,也是泉州移民的歷史见证,具高度文化代表性,2022年9月获文化部公告为:国家重要民俗。
今年4月30日举行的「学甲上白礁」是这项祭典升格为国家重要民俗之后首次举行,意义非凡,文化部特别派专人前往学甲慈济宫颁赠国家重要民俗证书,并与慈济宫董监事、民意代表、信眾一同合影,让学甲乡亲们共享此殊荣。
学甲慈济宫为臺湾保生大帝开基祖庙,建于1701年,供奉的主神保生大帝是西元1661 年由郑王军民迎请来台,已有350多年歷史,并列为国家三级古蹟。
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的忠贞军民,随郑成功来台前,从当地的慈济宫迎请开基保生二大帝、谢府元帅和中坛元帅等三座神尊同渡。在现今臺南将军溪畔的「头前寮」平安登陆后,先民于学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三尊神像;其后有信徒捐地、捐款,在现址兴建慈济宫供奉祭祀,庇佑泉州先民拓垦,落地深耕,逐渐形成今日学甲拥有13庄的规模。
基于对家乡的思念,先民会赶在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诞辰日前回到福建泉州白礁慈济宫谒祖,并提前在农历3月11日渡海。日治时期由于臺湾、中国民间往来受限,逐渐改于当年登陆的将军溪畔「头前寮」举行谒祖祭典,隔海遥祭保生大帝祖庙:白礁慈济祖宫。
学甲慈济宫长期自主传承这项祭典活动,上白礁年年举,每4年扩大遶境,路程包含学甲13庄所有范围,重头戏包括仪式性的宫内祭典、白礁亭祭典、将军溪畔「请水火香」等。其中,「学甲上白礁」以消灾避邪的「蜈蚣阵」领头,率辇宫、真人艺阁、文武阵头、宋江阵、报马牛、艺阵等组成的遶境队伍蜿蜒前进,队伍绵延3公里,各庄头与信眾也设置香案迎接,表达先民对大陆福建白礁乡渡海来台,饮水思源、落地深耕的重大意义。
歷经清领、日治、战后等时期,「学甲上白礁」祭典迄今已维持逾百年,展现出强劲韧性,不仅是臺南学甲重要岁时性祭典,亦为大臺南重要香科(台湾西南沿海对神明「绕境」活动特有称谓,目的在祈求地方平安)之一,2008年已登录为臺南市(原台南县)无形文化资产。
为庆祝「学甲上白礁」登录为国家重要民俗,学甲慈济宫与时报金犊奖合作「文创商品设计奖」,以保生大帝为核心主题,向全球华人学子徵集文创商品设计稿,希望藉此传播「医神」保生大帝的慈济救民、医德高尚的形象和精神,宣传保生文化、扩大保生大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优胜者除获得金犊奖荣誉,作品还能化为实体文创商品,满足广大信眾和游客需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