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认为,当下亚洲经济面临的风险,包括对已开发经济体出口疲弱、中国生产动力熄火,以及全球供应商与制造商过于分散不集中,贸易有遭到分化之虞。中期时间来看,估计中国大陆生产动能以及投资脚步将双双趋缓,最慢到2028年,GDP恐怕会降到小于4%。
IMF表示,正当亚洲多数国家都在实施货币紧缩政策之时,日本却是个例外。日本的通膨虽没有失控,但还是比当地央行目标值2%要高出1倍左右。日本目前虽不升息,但确定性不足,搞不好有可能就会调升利率。
IMF解释,日本货币政策一旦转向,可能会导致日本公债殖利率上升,藉由日本投资人传递之下,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或将出现外溢效应。因为日本民眾或企业手中,握有很多外国债券相关商品。
万一日本投资人重新检视并调整投资组合的话,或许全世界的殖利率也会跟着上升,部分国家的资金会有外流的可能。在日本通膨尚未大幅下降之下,外界臆测日本央行在未来几个月,会先调整自己的公债殖利率曲线控制政策。
上周,日本央行不出意料地继续维持超宽松利率政策不变,但将审视过去货币政策的成效,故外界才会觉得日本央行有可能改变利率方向。不过,执行的时间应该没有这么快。
IMF认为,中国大陆重新开放后,復甦成效快速,也有助于拉抬包括韩国等部分亚洲国家的出口。以韩国来说,整体通膨已因能源价格下跌慢慢降下来,但核心通膨还是在较高的位置上。
IMF对韩国提出建言,当地央行应该避免过早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同时,也应该将紧缩政策的风险,先降低到最小再说。已分别在2月以及4月既定利率决策会议上暂停升息的韩国央行也说,日后还是会有继续调升利率的可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