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大园国小内的尖山配水池,水塔高20公尺,直径13公尺,为1970年代建设厅公共工程局设计的水塔,为桃园推动自来水民生设施重要见证,2018年登录为歷史建筑。民代反映,水塔钢筋裸露,校内师生恐有安全疑虑,且歷建应适度开放参观,又怕有校安问题。桃园市文化局表示,已提送调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计画,待文化部核定,后续将依序办理规画设计与修復再利用工程,确保文资保存与校园安全。
尖山配水池建于1974年,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外观为圆形塔状,原供应机场备用水,后期提供大园地区民生用水,2004年因无储水功能停用至今。由于水塔位于大园市区高点,为大园地标之一,更是在地人及大园国小师生的共同回忆,具保存价值,且在校园内可配合作为文化资产教育场域,市府2018年将其登录为歷史建筑,目前由大园国小管理。
市议员游吾和指出,尖山配水池已有将近50年歷史,登录歷建后,遭受风吹雨打,水塔外观明显钢筋裸露,校内师生走动来来往往,恐有安全疑虑,且依文资法规定,公有歷建应适度开放大眾参观,若校外人士进入校园,又怕衍生校安问题,家长也会担心,虽希望废止其歷建身分但难度高,建议有关单位三思处理。
文化局说明,尖山配水池水塔构造为「下窄上宽」,凸出位置时间一久,保护层会脱落,水塔周边已搭围篱防护。目前已由大园国小提送调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计画,由文化局申请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文资局已于2日召开审查会议,后续待核定后,文化局将依计画执行,按年度依序办理规画设计、修復再利用工程,确保文资保存与校园安全。
至于尖山配水池周边草木与围篱,文化局表示,将与教育局一同协助校方,对现有围篱进行美化共融,落实校园文化资产教育,另关于周边植栽修整及日常管理维护,则请教育局依文资法规定协助校方持续编列预算经费办理。
文化局提到,一般校园常有机会开放民眾进入,例如校庆、运动会、亲师座谈等,因此「适度开放参观」方面,会持续协调校方和教育局,探讨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方案。今年提调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计画,若顺利,最快后年即可施作工程。
大园国小校长刘燕霏说,若顺利争取到补助,后续将修復尖山配水池成安全建物,预计设置穿透式围篱、修剪周边树木,让学生清楚看见水塔原貌,并纳入校内课程,让学童认识在地歷史,将尖山配水池变成大园国小的一份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