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将于本月中签署一项备受瞩目的行政命令,即限制美国对中国的敏感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这将是拜登政府继去年10月实施对中国高级半导体和晶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以来採取的又一重要举措,以限制中国获得可提高其军事力量的技术能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此举将是他上任以来针对美中脱鉤最重要的举措,北京可能对此进行报復行动。
《美国之音》引述分析人士指出,这项行政命令将建立起一个出境资本的筛检机制,弥补财政部所属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与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审查外国投资与技术出口管制的监管缺口,主要项目将涵盖先进半导体、人工智慧和量子计算,但很可能不包括生物技术。
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 Group)负责中国与科技政策的高级副总裁保罗.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用行政命令建立对外投资审查机制的是为了配合现有的出口管制措施,也是为了确保《晶片法案》资助的企业不会将补助资金用于投资中国,目的是防止中国将尖端技术用于军事现代化。
不过,虽然拜登上任以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採取了一系列行动,但是他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表示,这是「负责任管理竞争」,财政部长叶伦也说,美国不会利用这些手段来获得经济上的优势,这些高级幕僚们一再强调「不会与中国脱鉤」,因为「全面脱鉤的后果对两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也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预计此一立场在本周的G7集团财长会议上还会再次传达此一讯息。
报导说,拜登最新的行政命令所针对的投资主要是企业投资,但也涉及到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以及某些形式的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项目将集中在先进半导体和设备、人工智慧(与监控技术有关)和一些量子计算,但现阶段还不会包括生物技术投资,也不包括常见的在华资产组合投资。
拜登政府内部就有关限制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投资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主要是权衡界定投资限制的范围,原本预计在去年定稿。但因为白宫国安会与财政部对行政命令所针对的行业与执行方式存在分歧,因此延宕至今。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美国企业对中国的累计总投资金额接近120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用于制造业,其中对电脑和电子产品的投资额约为128亿美元。
报导指出,新行政命令预计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影响力仍需加以时日才能显现,但美国为减少对中国供依赖所做的努力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美中「脱鉤」的趋势,未来中方会採取何种报復措施,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科技与国家安全副研究员德雷克塞尔(Bill Drexel)表示,这要取决于他们目前能承受多少经济损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