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以大规模经济激励计划帮助西方国家度过难关的中国,在全球面对新一衰退威胁时,各界再度期待中国成为拯救全球经济的希望。不过德媒引述专家的分析称,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后的復苏步履蹒跚,加上对台湾的武力威胁升级,这意味着这次要阻止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恐怕难有作为。
据《德国之声》报导,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衰退的边缘摇摇欲坠,西方决策者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復苏阴晴不定。遗憾的是,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去年12月放弃清零防疫政策后,这个世界第2大经济体并未全力復苏。
报导指出,中国4月份进口大幅收缩,出口增速也较3月下滑,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挫抵,出货量也大幅紧缩,新增银行贷款降幅远超过预期。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曾锐生(Steve Tsang)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但也不会回到2010年代以2位数增长的黄金10年。如果中国经济强劲反弹,将会有助于抵消在过去12至18个月世界其他地区央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避免经济衰退。
报导表示,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臺大型刺激计划帮助全球经济復苏,但是,当年这些刺激措施让中国深陷债务泥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一项就已升至创纪录的66兆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GDP的一半。曾锐生认为,那些期望中国重振经济的西方决策者,现在需要「不戴有色镜看看新的政治和经济现实」。
报导说,中国武统台湾的威胁与对俄罗斯入乌克兰的态度也给全球经济合作带来风险。新加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杜特(Pushan Dutt)认为,台海紧张局势升级或发生战争将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国公司将会退出中国,其出口市场将被关闭,西方将对其实施制裁。
专家分析称,中国政府将经济提升到价值链上游的战略计划,优先考虑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但这些改革尚需时日,这也导致了中国经济復苏不尽如人意。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仍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2.6%,而美国仅为11.3%。虽然西方需求放缓将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中国国内经济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期许,尤其是由于3年防疫封锁导致的需求被压抑。在疫情期间,中国消费者积累2.6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因此很多专家预计,中国的服务业将在短期内补上成长的缺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