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第一公墓内「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形制完整,有优美石雕装饰,兴建年代更早于国定古蹟郑用锡墓,是新竹地区代表性的墓葬。新竹市政府上周五举行古蹟、歷史建筑、纪念建筑、聚落建筑群审议会,经文资委员现勘及开会讨论后,决议将其登录为歷史建筑。
市府指出,新竹市第一公墓为清乾隆年间地方官绅捐地成为义冢,经时代更迭,渐转为公墓使用至今,见证竹堑地区的歷史发展,其中的「太学生墓」在新竹地区更是少见。
清大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邱鸿霖、教授李匡悌率领的文化资产监看团队,于第一公墓的调查评估中发现「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墓葬整体保存状况及完整性佳,墓主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逝世,墓体于清咸丰壬子年(西元1852年)重修。
「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的墓碑及墓耳由花岗岩制成,另有墓龟、墓桌、左右伸手、屈手、墓埕、拜石、福神等,雕刻精美、形制完整,虽然墓碑顶部因迁葬习俗而稍有破损,但不影响文化资产价值。
市府文化局指出,清大提报「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为古蹟及歷史建筑,市府受理后依文资法召开文化资产审议会,会议结论为具文化资产价值,登录为竹市歷史建筑,后续将与清大合作,努力维护管理歷史建筑,保存竹市珍贵资产,也让市民更了解竹堑的歷史发展脉络。
文化局也说明,墓主翁林福家族在竹堑地区有诸多贡献,后代子嗣人才优秀有监生、贡生等,也有经商有成者,更于戴潮春事件发生时保安有功,稳定地方治安,与清代竹堑发展歷史有深厚渊源,具重大歷史意义及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