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分析,客观上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具有充分的制造潜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强,中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制造能力完备。二是中国的贸易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其出口占总额60%以上。三是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四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半导体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限制,干扰了中国的进口节奏。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贸易的高顺差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中国从来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但是过高的贸易顺差确实不利于贸易的平衡、健康发展。
霍建国表示,从理论上讲,保持适当的贸易顺差是必要的,但过高的贸易顺差则是被动的,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中国与主要交易伙伴关系紧张,高额顺差很容易成为矛盾焦点,形成新的贸易摩擦,可能会约束中国出口的稳定增长。
霍建国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主动扩大进口,逐步实现贸易平衡发展应是政策调整的方向。努力扩大进口不仅可以有效支持大陆国内经济建设,同时也可以把扩大进口作为缓解与部分国家外交关系的政策工具。加强进口引导政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积极考虑再次下调平均进口关税水准。中国的名义平均关税税率水准经多次调整已降至7.4%的水准,但如果考虑到中国已签署的20个自贸协定零关税的安排,中国实际的关税水准已大大低于名义关税,但客观上讲仍有进一步降低名义关税的余地。在当前贸易顺差过高、国内投资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大胆自主降低进口关税,必将对投资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彰显扩大市场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应鼓励并支持先进制造设备的进口,尤其是节能环保设备。中国正面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艰巨奋斗目标,大量使用和更新节能设备是工作的重要一环。从现在起就应该努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努力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应适当放松对高端消费品的进口限制政策,大幅降低关税和消费税,促进进口的增长,满足中高端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这一方面可以达到扩大进口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活跃国内市场。相信国内的生产企业绝不会静观其变,其溢出效应将体现在国内产品的换挡升级上,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有效互动,对支持和活跃国内市场与消费将产生长期的积极效果。
霍建国强调,总之採取多方面措施适当降低贸易顺差是当前宏观政策调整的积极选项,对内可以活跃刺激投资和消费,对外可以缓解矛盾和压力,也有助于保证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应该将其纳入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