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换老旧机车再等等!环保署今年1月推出「老旧车辆汰旧新换2.0」,媒合汰换汽机车的减碳效益及减空污等予开发单位,终于至6月有开发单位愿意提出加码方案,如果是设籍在新竹县10年老旧机车汰换成电动机车,可在废车回一站通平台上领取2000元的新竹县媒合金、2200元减空污的竹科媒合金再加300元回收奖励及2000元汰换补助,最高可领取6500元补助,但有其上限。

依竹科管理局及新竹县政府规划,前者拟祭出约2.4亿元预算、收购42万公吨减碳效益及9600万元收购109公吨减空污效益,后者则拟用60万元预算、收购690公吨减碳效益。代表竹科管理局的内部碳定价每吨约571元、新竹县府则约870元。

环保署副署长沈志修表示,今年1月起环保署设立新机制,让开发单位可以与民眾媒合减碳及空污效益,盼扩大效果加速台湾迈向2050净零碳排目标。但1月设立至今,仍未有开发单位申请媒合。

环保署气候变迁署筹备处副主任黄伟鸣说明,开发单位在环评承诺的增量抵换来源包括汰换汽机车、增量抵换专案等,但如果要从今年年底上线的碳交易平台上购买国外碳权则不可抵换,呼吁需要减碳及减空污的开发单位尽速加入,一同加速减碳及减空污的力道。

外界质疑,为何汰换成电动机车有补助,那为何不补助改搭乘大眾运输的民眾?黄伟鸣表示,换成走路时虽然有减碳及减空污效果,但难以量测其有效性,因此现阶段仍以鼓励汰换成电动机车为主要手段。

黄伟鸣提醒,由于竹科管理局及新竹县政府规划收购各有预算及时间限制,民眾要参与时应注意。

#空污 #开发单位 #汰换 #环保署 #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