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善堂修復后3D模拟图。(北市文化局提供/张芷瑜台北传真)
明善堂修復后3D模拟图。(北市文化局提供/张芷瑜台北传真)

北市大稻埕歷史建筑明善堂24日举办修復动工典礼,宣告过往曾作为劝善宣讲之用的文化资产将重获新生,也为大稻埕过往民间教化劝善的文化歷史留下见证。北市文化局表示,修復经费估约1400多万元,预计2025年竣工,未来1楼将规画设置文史展示空间。

位于迪化街一段308号店屋明善堂创建于清末,2012年5月8日公告登录为歷史建筑,仍保有一坎一落一过水的格局,原做为店铺使用,于日治时期转变为宗教空间,直至民国50年代,仍不定期有劝善者「讲古」,信眾后代多称「劝善堂」,而后劝善活动日渐沉寂,才转为单纯祭祀的私设庙宇,祭祀神明含括儒释道三家。

文化局表示,目前明善堂的修復由所有权人自行办理,依原貌修復建物,修復经费估计约1400多万元,预计2025年竣工,未来1楼将规画设置文史展示空间,让民眾了解民间信仰的多元,也盼修復后,能串联周边不同的歷史建筑或宗教活动,丰富大稻埕的庶民社会面貌。

文化局说明,大稻埕地区做为台北市物资集散地,商业活动繁茂,拥有许多百年传统老店,更有近百处文化资产,密度之高为台北市之冠,其中明善堂是大稻埕少数以店屋形式设立的宗教空间。

文化局补充,大稻埕的歷史形象向来以商业、传统产业为主,庶民精神生活层面也以霞海城隍庙为中心,没有固定教义或经典的宣讲劝善文化相对式微,时至今日在大稻埕地区也不易再现,明善堂的存在与所留下的歷史痕迹,凸显迪化街兴盛一时的劝善文化。

#台北市 #大稻埕 #明善堂 #劝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