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福部统计,心血管疾病为台湾10大死因第2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一般认知,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发季节,但其实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中医师指出,夏天不断流汗,身体水分蒸发会让血液变得浓稠,达一定程度时就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堵塞,严重甚至会心肌梗塞。他提醒,若出现口渴、头晕疲劳、尿量减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时就要警觉。
台湾中医预防保健协会创会理事长楼中亮在脸书粉专「楼中亮中医博士」发文指出,今年二之气(4/5到6/5)的主气、客气都是火,所以气温会比往年还高,除了防中暑之外,也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楼中亮说明,气温升高会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加上不断流汗使身体水分蒸发,血液会因缺水而变得黏稠,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严重甚至会造成心肌梗塞。他表示,若出现口渴、头晕疲劳、尿量减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就代表是身体在发出求救讯号。
楼中亮进一步指出,心血管疾病常见人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是有过重及肥胖问题的人。他建议日常可做到3点来预防,首先,平时应少吃含糖及油炸食物,若要解渴也应以白开水取代含糖饮量,採少量分次慢慢喝;再来,培养规律运动的习惯,建议每周至少累积150分钟,可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但最好避免在早上10点到下午2点时运动,清晨或傍晚的天气凉爽,更适合进行;最后,应定期体检,三高患者要定期量测血压、血糖以便随时观察,且最好戒菸。
除此,楼中亮表示,日常保养可用菊花5g、山楂12g、决明子15g,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饮。或是平时可用黑木耳3朵,加水打成汁当饮品喝。他并补充,若有头痛、眩晕、高血压、眼睛酸涩等症状,可用桑6g、菊花6g、石明3g,加热水代茶饮,有清肝明目、补肝阴的功效。
至于发生胸闷、胸痛时,楼中亮说,可先按压「内关穴」至症状缓解,其位于前臂正中,在2筋之间,腕横纹往上约3指处,并迅速离开高温环境、降低体温,如松脱衣物、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专线:0800-636363。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