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资本市场谈到日本,想到的,是停滞的经济成长,是流失的产业活力,但过去一年,在疫情解封与日圆贬值的助力下,它似乎正逐步摆脱这个「失落国」的标籤。

「过去10年,是这个国家的盘整期,」谈到日本的未来展望时,元大金控策略长吴杰用笃定与乐观的语气提出定调:「现在,它即将全面迈入復兴的阶段。」

时间回到5月17日,当天,代表日本大型股表现的日经225指数升破了3万点关卡,不仅创下2021年9月以来新高,更逼近1990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间,反映日本整体企业表现的东证指数(Topix)也突破了2127点,来到33年高位。

带动日股创新高的一大功臣,是外资。根据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4月,外资在日本股市总计买超4.98兆日圆,这个单月买超金额,创下自2005年1月日本开始统计外资动向以来的歷史最高纪录。

外资为何疯狂涌向日本?要拆解这波热潮,就不得不谈到股神巴菲特。针对巴菲特大动作布局日本之举,熟稔日本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吴杰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在当前美国经济濒临衰退之际,分散过度集中于美国市场的风险;另一主要原因,则是「看好日本经济的发展潜力。」

不少分析认为,巴菲特、避险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等外资的先来后到,除了分散风险考量之外,另一原因,则是扣紧「日本经济发展潜力」,而从短期来看,日本经济的「潜力」,又与「低价」二字高度相关。

首先,是极度廉价的日圆。「日本现在真的、真的太便宜了!」吴杰观察,在过去1年的日圆遽贬潮下,不仅是实体资产,所有「日本制造」、抑或是日本境内的民生消费与奢侈品价格,在海外人士看来,都比过去便宜了很多。

另一个推动日本「不一样」的转型因素,是制造业的回流。今年4月初,日本知名被动元件大厂京瓷的社长谷本秀夫,对外宣布了一项投资新工厂的计画。不只京瓷宣布「强势回归」,过去一年,如日本空调生产大厂大金工业、汽车大厂本田、电机制造商日立制作所、数位相机组装大厂佳能、成衣制造商WORLD与TSI控股等,都纷纷表态欲将部分及多数产能移回日本。

「这将会开启日本经济的一个『良性循环』。」谈起日本制造业的回归潮,吴杰观察,在预期日银持续宽松的背景下、日圆贬值势将推动日本制造业加速回归国内,而企业回流后,预料将带动一波员工加薪潮;接下来,薪资成长推动消费,消费活络推升企业获利,企业也将更有意愿扩大投资,最终,扩大投资又将促进就业……。这是他认定日本经济可望摆脱30年的阴霾,走向「全面復兴」的连串推演。

不过,这套剧本若要顺利上演,当然也有必须克服的挑战,「少子化,仍然是日本经济的大问题。」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曾担任前首相安倍晋三经济顾问的昭和女子大学特聘教授八代尚宏对本刊指出。「受制于少子、高龄化,国内劳动市场人力不足。」制造业一时回流后,终究还是会面临困境,被迫再次转向海外发展,导致对境内投资意愿降低……,「摆脱失落30年」的愿景,也会在此卡关。

无论如何,一场经济与产业的「质变」,正在日本各地展开。若能走出阴霾,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日本,或将出现在你我眼前。

(图/今周刊提供)
(图/今周刊提供)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日本制造 #日圆 #日本经济 #东证指数 #失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