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康署委托消基会于去年4月至10月期间,针对663家菸品贩售场所以「乔装测试」方式调查,有32.0%的业者违规贩售。菸害防制法于今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将禁菸年龄由18岁提高至20岁,民团指出,新法上路后,儿少菸害仍存在「二低二高」隐忧,呼吁主管机关加强管制力道。

国健署委托财团法人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于去(111)年4月至10月期间,由年满18岁的工读生穿着高中职学生制服的「乔装测试」方式,调查贩卖菸品的商家在面对疑似未满18岁者购买时,是否主动确认年龄并要求查验证件,或是直接拒卖。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2个县市合计663家菸品贩售场所,有32.0%业者违规贩售。

消基会董事长吴荣达说明调查结果,各类贩卖菸品场所违规率由高至低依序为槟榔摊(42.4%)、一般商店(40.3%)、连锁超市或大卖场(26.6%)、连锁便利商店(18.8%);100年至111年期间,各类菸品贩售场所的平均违规率有小幅波动,但长期呈现下降趋势。

菸害防制法于今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将禁菸年龄由未满18岁提高至未满20岁者。国健署长吴昭军呼吁,业者应遵守法规,贩卖菸品时,对于有年龄疑虑的消费者应请其提出证件,如消费者拒绝配合,业者应拒卖。

儿福联盟政策发展处副处长李宏文表示,儿少菸害仍存在「二低二高」。第一高是青少年使用电子烟比率快速增加中,从103年2.1%到110年8.8%,7年内至少增加3倍;第二高则是青少年使用纸菸比率,男性虽下降,女性却增加,由于加味菸含有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吸引青少年及年轻女性使用,而国健署近期公告加味菸修法草案,仅正面表列禁止前4种口味,其余口味均不限,主管机关应放眼未来。

至于二低,李宏文说明,第一是新法上路后电子烟查缉量、查获率偏低,菸品业者可能转为「线下传销」吸引孩子,打造烟雾弥漫、潮流感;第二则是各县市对于校园菸害的管制偏低,目前仅14县市地方自治条例有纳入加热菸相关规范,如北市新兴菸品管理自治条例规定「任何人不得于距离本市各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基地境界线50公尺区域内,贩卖、供应、展示或广告加热式菸品」,希望其他县市加强对于校园周边零菸害管制,主管机关也应加强宣导。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专线:0800-636363。

#菸品 #高中生 #贩售 #管制 #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