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芸/专访
投身摄影创作已40多年且获奖无数的摄影人林添福,从胶卷、数位,到现在人手一支手机就能拍照的时代,林添福有感「技术愈来愈少,但影像表达愈来愈困难」,他决定回到最「古老」的技法,扛着重重的器材,以湿版摄影创作,对他而言是安静下来重新面对影像。
林添福曾任《大地地理杂志》专任摄影,《VOGUE》、《ELLE》、《People》中文版特约摄影。曾于2010至2012年连续三届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9年获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并于2023年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获多个美术馆及私人典藏。
此次在好好基地举办《回到1851—林添福湿版摄影展》,分别展出林添福长期拍摄的云南少数民族「陶瓦彝族」;在湿版摄影的材料实验中产生的药剂结晶所形成的「湿版冰花」,以及疫情期间在北海岸拍摄的《水卒馆》。其中冰花是一次对摄影的突破性挑战,他表示:「现在摄影多在重现经典,新元素少」而因失败而产生的冰花,透过对残留药剂结晶不在计画中的实验,不断在温、湿度间,尝试掌握出美丽的结晶与影像。
拍摄陶瓦彝族,林添福笑称:「有的人是从还没出生我就开始拍,到现在已经当爸爸了!」有些孩子是他一路拍摄、纪录长大的,他甚至能够整理集结成7、8本相册,而这几年他以湿版拍摄人像又是另一考验。因为曝光时间非常久,人物比较固定好几秒不动才不会模糊,再加上必须现场立即显影、水洗,1张照片至少要花1个小时才能完成,却别具湿版的独特效果。
取材海洋生物的「水卒馆」,则是林添福从小对海洋的向往,「当兵的时候在金门,但是不能拍照,后来也拍过澎湖以及广西北海市的码头,一直以来都想做和海有关的题材。」在林添福眼中,渔民捕捉上岸的渔货在鱼篓中的造型多样而富美感,有无限的想像与可能,「因为疫情哪也不能去的时候,就拍拍鱼吧!」也开创了林添福的新创作元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