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助理教授张素菁与中研院合作,透过医学研究常用的micro CT技术,应用在深海镰虾外观3D影像呈现,清楚比较出深海镰虾不同种类的身体雕刻及纹路,搭配DNA分析,分别在东沙及台湾本岛各发表1种世界新种镰虾,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张素菁在台湾渔船从本岛和东沙300至500公尺深海地区捕捉到的渔获,即一般因无经济价值被当成下脚料的鱼虾贝类中,挖掘到一些体长仅3至5公分的深海镰虾个体,由于这些镰虾身上的雕刻十分复杂,不易进行鑑种,特别与中研院的小鼠中心合作,透过微米级电脑断层扫描造影系统,micro CT技术判别镰虾的纹路、雕刻,加上DNA分析,找到2种新镰虾物种。
张素菁说,在使用micro CT技术前,传统都是用肉眼或画图,从深海镰虾外观来判读物种,但捕获的到深海镰虾体型很小,辨识身上的雕刻有时不太容易,从去年开始,团队才开始把医学上小常见的micro CT技术应用在甲壳类,也是台湾第一次有这样的尝试,果然在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研究有新进展。
张素菁特别提到,位于南中国海的东沙深海生物多样性十分高,但相关研究并不多,除詹氏深水虱外,镰虾也是一群分布深度最深可超过6000公尺的典型深海生物,与一般虾子不同,镰虾除大钳呈镰刀状外,牠们的甲壳既厚且坚硬,额剑和尾柄十分尖锐,当身体卷曲时,尾柄更可锁死来御敌。
张素菁说,若要取得栖息在深海处的生物样本,难度较高且所费不赀,因此各地渔港及远洋渔船的下杂渔获,常是海洋生物学者以最低成本取得许多样本的途径之一,可说是海洋生物学家挖宝的地方,最近很夯的大王具足虫就是深海世界的成员之一,拉麵上的巨型具足虫,其实就是近年在东沙岛深海地区所发现的世界新种詹氏具足虫或称詹氏深水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