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已走到尽头,碰到「要不要急救」的抉择,您希望由自己决定,还是让家人替您作主?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6月1日邀请有多年安寧病房缓和医疗经验,现任臺中荣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为民医师,谈「生命自主,是一种厚道」。继去年讲座「走过道谢、道歉,可以无憾道爱、道别」之后,再度推广预立医疗的重要性,现场与线上同步聆听人数有5590人。

「如果对死亡有更多的认识,就会更了解生命。」朱为民医师说,人生就像一棵树,会经歷生、老、病、死,也必定会经歷成、住、坏、空。朱医师带领现场及线上的听眾,模拟人生最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填写「人生的最后期末考」8道考题;一、如果有一天走到生命尽头,要不要急救? 二、何时才是我的生命尽头?三、如果有一天无法用嘴巴吃东西,要不要插鼻胃管?四、我想把这样的决定告诉谁?五、我老了、病了,要住在家里、机构、还是医院?六、我死亡之后,希望的丧葬方式是?七、我有没有把这样的决定写下来?八、人生的最后,想跟最爱的人说什么话?

听眾在「人生最后的期末考」考卷写下答案。(图/惠中寺提供)
听眾在「人生最后的期末考」考卷写下答案。(图/惠中寺提供)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最后期末考?第一题就提到:如果有一天走到生命的尽头,要不要急救?什么是急救?朱为民说,所谓的「死亡套餐」包括急救、插管、电击、CPR、再电击,会闻到烧焦味或听到肋骨断裂声。听起来虽然很可怕,但它是医疗上伟大的发明,可以拯救溺水,被电击的许多生命,但若是失能、老病、癌末,就必须重新思考,对他的生命是否有意义?

朱为民医师问听眾,假如演讲时他突然倒在台上,会不会救他?这是需要思考再决定的问题。(图/惠中寺提供)
朱为民医师问听眾,假如演讲时他突然倒在台上,会不会救他?这是需要思考再决定的问题。(图/惠中寺提供)

2019年1月6日台湾开始施行的《病人自主权利法》,是第一部以病人为主体的医疗法规,也是全亚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权利的专法,针对末期病人,不可逆转之昏迷,永久植物人及重度失智,政府公告其他重症,符合痛苦难以忍受,疾病无法治癒,无其他合适解决方法者,为了尊重病人,达到医病自主,保障病人善终权益,促进医病关系和谐,可预立医疗意愿。

朱为民医师推广预立医疗的观念及重要性。(图/惠中寺提供)
朱为民医师推广预立医疗的观念及重要性。(图/惠中寺提供)

签署预立医疗书之前,须先作预立医疗照护谘商,由意愿人、亲属、医疗团队、医疗委任代理人共同讨论。以了解维持生命治疗与人工营养的优缺点,特定临床的意义,并讨论决。讨论时要思考的是意愿人的价值观,最在乎及最喜爱的事,然后把重要讯息告诉家人及最重要的人。面对预立医疗最重要的是高品质的沟通,要尽早沟通,用心沟通,全面沟通,反覆沟通。不只做决定,还要经常把决定告诉身边亲近的人。

现场近300民眾聆听朱为民医师以专业角度对善活善终的建议。(图/惠中寺提供)
现场近300民眾聆听朱为民医师以专业角度对善活善终的建议。(图/惠中寺提供)

朱为民认为「厚道」是生命自主,善活善终,预做准备,在关键时刻才不致造成紧张焦虑,或留下遗憾。目前台湾2300万人中,只有4万人签署预立医疗书,为了生命的圆满,他呼吁听眾为爱预立医疗,就近选择一家医院,挂预立医疗照护谘商门诊,带着家人一同前往谘商。也期盼听眾多分享预立医疗,让更多人从生命自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厚道。

#生命 #急救 #未来与希望 #安寧病房 #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