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适逢梅雨季,迎来夏日蚊虫孳生的繁殖期,内埔乡泰安国小校园内有许多小黑蚊,过去曾使用水生生态养殖盆的食蚊鱼生物防治法,达到有效的蚊虫传染病防疫。2日屏科大共捐赠10个2呎生态养殖盆、红球、孔雀鱼、米虾、底栖清道夫等观赏类水生动物,盼能降低蚊虫滋生率。
孔雀鱼、米虾等捐赠水生动植物,皆是屏科大水产系及农园系教学实习培育动植物,提供泰安国小友善维护校园生态,同时亦能降低蚊虫滋生率,屏科大友善邻里,携手小学共同为绿色校园及永续循环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屏科大主秘施玟玲说,大学不止肩负培育高阶人才、学术研究的使命,更应该将专业、技术回馈地方,屏科大作为地方智库,又与泰安国小是好邻居,我们非常乐意、愿意大手牵小手共同扎根教育。
泰安国小校长林广文说,学校是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希望用友善环境的生态养殖方式来防止蚊虫,初步先从教职员照养开始,未来会规画环保课程,并以责任制的方式分配各年级学童,教导他们维护这个生态养殖盆。
屏科大近年力行推动生物防治友善农法,注重环境生态健康,此次赠与泰安国小的生态养殖盆,以食蚊及水质稳定为两大特色进行盆中生物投放设计,如孔雀鱼、红球食蚊特性,水中孓孓为主要鱼类的蛋白质来源,米虾及底栖清道夫则会食用残饵等,具稳定水质的功用,搭配符合观赏鱼类口径的教学实习研发饲料,补充动物其他的营养来源。
而水芙蓉在生态养殖盆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可透过吸收鱼类排泄物分解而来的含氮、磷等营养盐生长,而发挥净化水质的功效,更可藉由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及碳释放氧气,供动物生长所需,同时,亦能在盆中形成掩护幼鱼的避难所,营造良好生态復育环境。
泰安国小以生态养殖食蚊鱼的生物防治,达到永续的防疫作为,深获屏科大认同,也希望透过点点滴滴的生活日常,教导学童从小培育永续环境、爱惜自然生态的观念,屏科大也将会随时伸出大手,给予邻里各级学校、乡亲,友善又温暖的关怀,实践大学社会责任造福地方幸福和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