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国家公园是全台陆蟹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垦管处也积极投入护蟹保育工作,但至今20年来因气候变迁、路杀等因素,成效有限,对此,垦管处28日与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公路总局三工处、屏东环境保护联盟等15个陆蟹保育相关单位签署护蟹宣言,同时宣布台26线2处「护蟹廊道」将在陆蟹繁殖季前启动试用,并以趋光性的设计降低繁殖失败率。
垦管处指出,垦丁国家公园除是全台陆蟹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外,也是全世界陆蟹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早在2003年就投入护蟹保育工作,并在2010年起实施交通管制保护陆蟹妈妈迁移释幼,但因气候变迁、路杀等因素,成效有限。
垦管处长林文和指出,气候变迁导致不少陆蟹栖地发生改变,甚至生态失去平衡,加上长期路杀也让陆蟹族群萎缩,从数据来看,2013至2022年的台26线路杀率,从一开始的17.1%到2015年突然攀升至22%,隔年达到最高峰至31.7%,而后逐年递减,至去年仅剩2.34%,但路杀率递减不代表防制路杀有成,因为陆蟹数量也是逐年减少。
林文和说,从台26线陆蟹量来看,2015至2017年都有破千只,但随后逐年递减,至去年只剩下299只,因此护蟹保育工作仍有进步空间,但垦丁园区的陆蟹热点有出风鼻、港口溪、香蕉湾、后湾等地,因环境因素不同,陆蟹的保育状况也有所不同。
林文和说,出风鼻是保护区、后湾则开发少,所以2处的陆蟹数量趋于稳定,港口溪则因地处出海口而有多样性栖地促使陆蟹种类繁多,但有工程开发的地方会受影响,而香蕉湾邻近台26线导致路杀率高,加上栖地劣坏又有黄狂蚁侵袭,所以陆蟹数量有减少的趋势。
垦管处为更精进护蟹保育工作,28日与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公路总局三工处、屏东环境保护联盟、陆蟹博士刘烘昌等15个陆蟹保育相关单位及学者签署护蟹宣言,期许以更缜密的跨域合作,透过保育研究、监测调查、环境教育工程等方式,引导更多人加入守护陆蟹的行列。
会中,公路总局三工处表示,位在台26线香蕉湾、兴海路的2处「陆蟹廊道」将于陆蟹繁殖季前启动试用,并以中山大学博士候选人李政璋建议的趋光性设计来降低繁殖失败率。
李政璋说,以往经验发现,陆蟹廊道虽能引导陆蟹妈妈走专属通道释幼避免路杀,但牠们在廊道内会产生疑惑感而迟迟走不出去,进而导致繁殖失败,因此盼藉陆蟹趋光性的引导设计,降低繁殖失败率。
垦管处保育课长詹宜纹表示,陆蟹繁殖季约在农历6至8月,至中秋节过后数量会变少,而今年虽会启动「陆蟹廊道」,但因属于实验性,所以仍将于农历6至8月的15至17日晚间在台26线香蕉湾至砂岛路段执行交通管制。
詹宜纹强调,希望民眾在这段长达3个月的期间内,凡行经该路段都要减速慢行,因为陆蟹释幼不是只有在交通管制的时候才会出现,期许大家一同努力达到人蟹共存的永续目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